民諺說:“三春戴薺花,桃李羞繁華”。驚蟄過后,路邊的野菜紛紛綻出新芽,蘇城道路邊的綠地上,常見拿著小鏟子結伴挖野菜的市民。對此,專家提醒,野菜并非人人適合吃,路邊長的尤其不適合用作菜肴。
記者目擊:
市民結伴路邊綠化帶挖野菜
上周六,記者在工業園區鐘南街軌交首末站旁的一片公共綠地上看到,有七八個人正蹲在地上拿著小鏟子,采摘野菜。王阿姨是“挖野菜大軍”中的一員,滿滿的小籮筐,里面已裝滿像木耳一樣的野菜。她說,這是她忙活了一上午的“戰果”。“這叫地皮菜,是一種藻類。眼下這個時節,一下雨就會長出來好多,采回家炒雞蛋味道最鮮了!”王阿姨說。
旁邊一位老漢一手拎著塑料袋,另一只手向遠處的老伴邊招手邊說話。記者上前詢問老漢塑料袋里裝的是什么,他說,這就是蒲公英,這種野菜具有清火的作用,尤其是上火、嗓子發炎吃了特別好。
綠化部門:
長期受尾氣和污水侵蝕
路邊的野菜不要采
那么,長在路邊的這些野菜真適合采摘食用嗎?記者咨詢了蘇州市綠化管理站養護科。工作人員表示,不建議市民采摘路邊野菜。他說,馬路邊的野菜長期受到汽車尾氣和污水侵蝕,城市公共綠地還會噴灑藥物。雖然目前使用的藥物符合國家標準,但并不代表它們能入口。吃這些地方長出來的野菜可能對健康帶來危害。
這位工作人員還說,別小看路邊這些不起眼的植被,正是它們起著凈化空氣、保持水土平衡、降低城市噪音的作用。
希望市民善待這些植被,不要亂挖破壞。
醫生:
野菜味美但不是人人適宜
認錯了吃下去更不得了
蘇州周邊常見的野菜有薺菜、香椿、馬齒莧等,這幾年,蘇州農貿市場上,還有不少從外地引進的野菜,如蘆蒿、養心菜、紫背天葵等。
蘇州市立醫院本部消化內科醫生吳葉嬌表示,野菜雖然味道不錯,但人們在吃野菜時也要有些講究。比如,有些野菜含有一定的致敏成分,對過敏性體質的人來說,一旦亂吃野菜,很容易誘發過敏性反應。另一方面,大部分野菜都偏寒性,對那些胃腸道功能不好的人來說,如果食用量比較大的話,那么很容易上吐下瀉,引發腸胃炎。
吳葉嬌說,對喜歡到野外采野菜的市民來說,往往覺得野菜純天然,可能味道更好,然而事實上,小區綠地、公園里、馬路邊等地方的野菜,都可能存在被汽車尾氣、動物糞便污染的情況,一定不要去采這些地方的野菜。另外,不熟悉或不認識的野菜,更不能亂采亂吃。一旦食用野菜后感到身體不舒服,要馬上就醫。如有可能,記得帶上野菜樣本,方便醫生診斷和治療。
來源:姑蘇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