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過度包裝、循環利用率低等問題,不僅造成大量資源浪費,也嚴重污染了環境。”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譚平川近日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呼吁盡快對快遞包裝實施統一的強制性標準。
譚平川介紹說,國家郵政局發布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2018)》顯示,2017年快遞行業共使用400.6億份快遞運單、110.5億個包裝袋、8億條中轉用塑料袋、48億個封套、364億米快遞膠帶、40億個包裝箱。包裝已成為快遞行業資源消耗和浪費最嚴重的一環,僅一年的快遞膠帶消耗量可繞地球赤道約910圈,包裝箱所需原紙多達4600萬噸,約合7800萬棵樹。實施包裝減量,加快推行綠色、統一、可循環包裝已勢在必行。
2008年雖然制定了循環經濟促進法,但內容廣泛、針對性不足,實施效果不明顯。
譚平川建議,出臺關于包裝回收再利用的行政法規,規范包裝涉及主體的權利義務,明晰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責,明確法律責任,為快遞包裝的生產、使用、回收和再利用等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落實循環經濟促進法減量化、再利用要求;統籌制定快遞行業綠色包裝強制性標準,推動實施快遞包裝產品綠色認證,規范源頭包裝、減量包裝;建立社會化、專業化快遞包裝物回收體系,探索建立快遞企業和環衛企業、回收企業“快遞業 回收業”的定向合作,推動形成包裝生產者、快遞企業、消費者共同參與、多方協同的回收利用體系。(記者萬靜 )
來源:法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