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糧食和物資儲備標準化建設,山西省出臺《糧食和物資儲備行業標準化建設方案》。《方案》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在地域特色標準體系建設上取得突破,實現結構優化、功能契合和特色鮮明的地方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山西雜糧”“山西小米”“山西好糧油”等重點領域急需的標準基本覆蓋。
山西小雜糧是山西地域特色的具體體現,其標準體系框架包括小雜糧類、小雜豆類和小油料類的產品標準和操作規程。未來兩年,全省將圍繞小宗糧豆作物,梳理匯總現行標準,分析調查標準化需求,組織開展標準編制,加強山西省小雜糧標準體系建設,為“山西小雜糧”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打好基礎。
同時,加強“山西小米”標準體系建設,參照“山西小米”產品質量團體標準,制定“山西小米”種植、儲存、加工、運輸等系列團體標準,發揮標準引領作用,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以“優質糧食工程”的實施為契機,組織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抓緊編制《山西好糧油生產質量控制規范》,梳理匯總山西好糧油產品系列標準。省級糧食和物資儲備行政部門以標準為依據開展產品遴選,評選“山西好糧油”產品,并從中選優,向國家推薦“中國好糧油”產品。
圍繞“山西小米”產業發展需求,在建立健全“山西小米”標準體系的基礎上,還將以“山西小米”產業聯盟為主體,結合“山西小米”生產基地、質量監測體系等建設項目的推進,開展“山西小米”標準化試點示范建設。發展綠色有機生產基地,引導分散、小規模種植向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種植轉變,從源頭保障“山西小米”產品質量。建設“山西小米”質量信息采集和檢驗檢測體系,實現谷子生產、收購等流通環節全過程監測,及時排查質量安全隱患。
作為“智庫”,山西省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為全省糧油領域標準化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將支持建立地方面粉、胡麻油、蕎麥等特色標準技術委員分會,提升標準化服務能力,引導糧食生產加工,規范糧油產品市場秩序,確保糧油產品質量安全。作者: 黃永建 沈賡前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