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睿咨詢近日在芝加哥舉辦的名為“迎合新時代零食需求”的研討會上表示,隨著電商的滲透,全球2013年至2017年間消費者在購買零食時的沖動性消費呈下降趨勢。其中,經常沖動性購買零食的消費者比例從接近30%下降至接近23%。
零食屬于沖動型消費屬性的商品,有70%的消費者在店內購買零食都屬于無計劃、沖動型消費,傳統零售商通常會通過吸引眼球的包裝來刺激消費者購買。沖動型消費的下降對傳統零售商來說,意味著以往線下的刺激眼球的營銷方式正在失靈,需要調整營銷手段來提升銷售額。
歐睿咨詢食品與營養行業經理jared koerten表示,線下零售商主要通過在收銀臺附近擺放更吸引眼球的零食的方式,來提升消費者的沖動型消費。在線上,零售商則需要通過加大在個性化推薦和搜索優化方面的投入來誘導消費進行購買,因為大多數消費者在網上尋找商品時通常只看第一頁的搜索結果。
另一方面,沃爾瑪、亞馬遜等平臺推出的即時送達服務,也是一種促進消費者消費的方式。據麥肯錫,1小時內送達商品的服務除了可以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外,還能增加銷量。
沃爾瑪于2016年在美國推出了online grocery pickup服務,用戶可以通過沃爾瑪手機應用在附近的門店里下單,訂單金額超過30美元時,門店會免費根據應用提供的定位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所在位置,可以是路邊的車里,也可以是家里。
除了零售商,大的食品和飲料公司也試圖通過提供運費優惠的方式來減少消費者在線購買零食時的購物障礙——通常一袋零食的價錢可能跟運費相當。美國即時雜貨送貨服務平臺instacart和shipt上常有零售商提供各種形式的運費優惠。
也有零售商想要通過在線上營造更有互動性體驗的方式增加沖動型消費。通用磨坊和合作的電商平臺或合作伙伴常用推出家常菜譜的方式來刺激消費。例如當用戶把蛋糕粉加入購物車時,會收到一份與之相關的甜品類菜譜,同時會在菜譜中附上乳酪等食品材料的購物鏈接。
瑪氏曾在淘寶通過推薦訂單相關沖動型消費品的方式提升銷售額。當用戶在結賬時,瑪氏會在下方推薦一些沖動型產品,并匹配一些優惠或包郵政策。這樣搭售推薦的營銷方式現在在外賣平臺和各電商平臺也很常見了。
來源:好奇心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