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全國啟動保健市場亂象整治。湘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針對保健市場亂象展開百日整治行動。然而,在整治行動中我們發現,整治只是一種手段,如何引領保健市場健康發展,還需多方共同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其規范、健康。
百日整治初顯成效
去年12月,一篇題為《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的文章,將天津權健公司再次推上風口。“權健事件”后,今年1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3個部門召開聯合部署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要求依法嚴厲打擊虛假宣傳、虛假廣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擾亂市場秩序、欺詐消費者等各類違法行為。
根據《關于開展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通知》的要求,針對湘潭市“保健”市場亂象,今年1月初,市政府辦公室制定了《湘潭市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實施方案》,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聯合市公安、衛健、民政、文旅廣體局等11部門成立百日行動專項工作組,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以加大對“保健”市場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行為的事中事后監管力度。
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從事“小分子肽固飲料”食品經營,到外地旅游卻被公司推薦做“細胞治療”……1個多月的時間里,通過走訪、清查、投訴等途徑,我市查處了不少違規違法行為。截至2月15日,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已立案查處虛假宣傳、無證經營、有害物質超標、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案件4件,案值11.27萬元。其中,雨湖區權健自然醫學健康服務中心經營的“權健牌復康膠囊”因重金屬超標,罰款8萬元,并被市場監管總局列為典型案例。
老年人為關鍵消費人群
我們在走訪保健市場和翻閱近段時間的整治案例時發現,保健品依然是保健市場購買的主要商品,而老人是這類商品的關鍵消費人群。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商家善于利用老人渴望親情和健康的心理,通過“贈藥”“免費試用”“健康體驗”等非常規手段,打著高科技、大機關隆重推薦等“幌子”,極力推薦購買某種保健品。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實保健品欺詐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通過免費講座、引誘消費者入股的形式虛假宣傳、騙取消費者錢財。另一種則是通過傳銷、建立會員系統的方式。這兩種形式都是以老人需求為核心,讓他們對保健品的功效深信不疑,一步一步陷入購買的圈套。
去年,為重拳整治非法會議營銷,原市工商局在全國創新性推出會議營銷“十不準”規定,并持續大力整治非法會議營銷,關停會議營銷點99家,減少近三分之二。同時勸散參會老年人超6萬人次,為老年人挽回、避免損失近8000萬元。這一經驗做法得到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推介。
整治亂象需多方協力
說到“保健”市場亂象,廣大群眾深惡痛絕。盡管媒體多次曝光,監管部門多次出手,但仍未能根治。最普遍的現象就是,許多所謂的保健品都是打著“食”字頭,生產者以低廉的生產成本謀取暴利;銷售渠道或較為隱蔽,或流動性強等,給監管工作帶來實際困難。面對此類行為時,監管部門往往會因為取證不易而不了了之。
那么,“保健”市場亂象該如何整治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認為,保健行業亂象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透明。消費者在采辦商品前無法獲知其質量信息,在購買使用后,短期內也無法判定其效果,很容易被虛假宣傳和商家強調的療效所誤導。因此,要真正實現保健市場的“風清氣正”,還需在機制、制度方面發力,建立一個有執行力保障的有效監管系統,把“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貫穿始終。
當然,遏制“保健”市場亂象,既要靠監管發力,也要靠群眾的自覺和自我保護意識的提升。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曾發出提醒,作為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謹慎、科學、理性地去選購保健品。對保健品的效果有理性認識,明白其不具備治愈效果,不能把它當藥品,也不能把保健品當食品,購買保健品時最好能在醫師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來源:湘潭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