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浸泡的帶魚“開花”
未浸泡甲醛的帶魚正常
眼看就要過年了,不少小伙伴肯定都忙著置辦年貨。帶魚因為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做起來簡單很受歡迎,不過,買回來的帶魚在做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下面的問題,一定不要吃,扔了盡管可惜,但總比吃進去傷害身體強——這種帶魚被甲醛浸泡過——甲醛是一級致癌物。
表現1.油炸帶魚時,帶魚進鍋后,尾部出現打卷的情況;
表現2.肉厚一點的帶魚在油炸時表皮會出現炸裂的情況;
表現3.在處理帶魚剪開肚子時,能聽到像剪海蜇那種“咯吱咯吱”的響聲。
專家分析,帶魚出現油炸爆裂“開花”的情況,與浸泡甲醛有關。因為甲醛能使帶魚蛋白質變性,魚肉會因此失去彈性與張力,變脆。
甲醛浸泡時,魚體內部與表面接觸的甲醛濃度不一樣,變性程度也不同,突然遇到高溫時就會產生扭曲、爆裂,狀如“開花”。
更可恨的是,即便你拿著這些帶魚去檢測,也檢測不出來。因為甲醛已揮發,和蛋白質結合起來了!
甲醛是一種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爾馬林。它有強烈的殺菌防腐的功能,經常被用來浸制生物標本。
帶魚用甲醛浸泡有保鮮、增色、防腐作用。加入到水產品中能延長水產品的保質期,還能使它色澤鮮亮,更富彈性。但是甲醛是工業中常用的防腐劑,因其對皮膚粘膜有刺激作用,可能引發中毒或導致癌癥,嚴重威脅身體健康。
如何識別
帶魚是否泡過甲醛?
正常的帶魚彈性較差,用手按壓會有指印,并能把魚鱗搓掉;而浸泡過的帶魚肉質很瓷實,彈性非常好,肉體不能打彎兒。
此外,加了甲醛的魚,會有一種刺鼻的味道。
我們都說家里的裝修容易有甲醛隱患,但由于甲醛的應用范圍很廣,很多食物為了防腐和增加重量也會有不法分子添加甲醛,比如水發魷魚、牛百葉、鴨腸等。大家要擦亮眼睛,帶好鼻子,別買甲醛浸泡的水產品哦!
來源:每日新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