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24日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到了2050年,糧食生產工業造成的農藥殘留、抗生素耐藥性和空氣與水源污染等問題,每年可能導致500萬人喪命,這相等于全球每年因交通意外死亡人數的四倍。
據報道,在世界經濟論壇發布該報告的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指出,要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就必須采用環保方式生產糧食、減少浪費,把糧食生產業轉化為所謂的“循環經濟”模式。
該模式主張充分使用糧食生產的原料和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把浪費減至最低。
報告認為,各國城市必須尋找可在當地生產的食物,其生產方式必須能夠使生態系統再生,并將多余糧食分配給無法負擔者,副產品則被轉化為新產品如肥料、動物飼料或是生物能源的原料。
報告指出,這么做給全球經濟帶來的益處每年可達2.7萬億美元。反之,現有糧食生產方式的“提取、浪費和污染本質”每年給社會帶來的成本則高達5.7萬億美元。
報告主要作者之一舒特登(clementine schouteden)說:“你吃什么是重要的,但如何生產你所吃的食物也是重要的。你可能吃得很健康,但卻因為食物生產的方式而受到負面影響。”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全球每年生產的糧食當中,有三分之一,相等于近1萬億美元的糧食被浪費掉。與此同時,全球依然有8.21億人在挨餓。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