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太敏感了,我就不說了。”1月23日,經濟觀察報記者向廣東一家以畜禽養殖為主的龍頭企業高管問起非洲豬瘟的情況時,他這樣回答。云南地區一位從業十五年的養殖商戶稱,最恐慌的時刻是在去年11月到12月,臨近地區疫情時有發生,獸醫站的提醒短信一個接一個,感覺整個行業都很緊張。
根據農業農村部統計,自2018年8月份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截至1月14日,有24個省份發生過家豬和野豬疫情,累計撲殺生豬91.6萬頭。至1月22日,包括天邦股份(002124.sz)、雛鷹農牧(002477.sz)、溫氏股份(300498.sz)、海大集團(002311.sz)、振興生態(836330.oc)、天兆豬業(839932.oc)、雙匯發展(000895.sz)等至少15家上市公司先后表示,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業績出現增速放緩或者明顯下滑。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明利認為,目前參考國際上類似疫情的控制至少需要兩到三年,但整體對生豬產業不會造成太大沖擊。上市公司生豬出欄量占全國生豬出欄量約6%左右,預計受影響程度有限。
多家上市公司業績受影響
1月22日,福建傲農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3363.sh 以下簡稱“傲農生物”)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持股 10%的參股公司江蘇加華種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加華”)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根據1月18日農業農村部通報,公司于2018年12月初就出現生豬異常死亡,并私自采集樣品送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被告知檢測結果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后,仍未向當地畜牧獸醫部門報告。 據統計,截至報告疫情時該公司共存欄生豬68969頭。傲農生物表示,江蘇加華可能面臨無法獲得強制撲殺補助和相關保險理賠,恢復經營時間也無法估計,導致公司面臨金額難以估計的損失風險。
按照農業農村部的《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發病豬所在地點為疫點,疫點邊緣向外延伸3公里的區域為疫區,疫區之內的活豬根據檢測和調查結果確定撲殺范圍進行撲殺。此外,根據2018年9月公布的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標準,按照1200元/頭掌握,中央財政對東、中、西部地區的補助比例分別為40%、60%、 80%,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直屬墾區的補助比例為100%。
一位從事畜禽養殖超過十五年的經營者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這樣的補助是不足以彌補企業損失的,按照單只計算,小豬和肥豬每頭大約虧損幾百塊,但母豬每頭則要虧損更多,對于規模化養殖的企業影響層面就很大。
就在傲農生物公布疫情前一日,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03345.sh以下簡稱“安井食品”)也發布公告表示,全資子公司泰州安井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州安井”)在甘肅省慶城縣在對非洲豬瘟疫情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生產批次為 2018112450t 撒尿肉丸疑似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該公司稱,營銷網點涉及沃爾瑪、大潤發等全國范圍內多個大型商超。安井食品表示,目前尚不能確定是否及多大程度上影響到公司本期營收和盈利水平。
作為華南以畜禽養殖為主的龍頭企業之一,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00498.sz 以下簡稱“溫氏股份”)今年業績也受到非洲豬瘟影響。根據溫氏股份公布的2018年度業績預告,2018年1月-12月預計業績同比下降,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37.79%-41.49%,預計盈利39.5億元—42億元,而上年同期盈利67.5億萬元。報告期內,公司養豬業務規模繼續增長,公司商品肉豬銷量同比增長17.1%,但受上半年行業周期性低迷及下半年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全年商品肉豬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4.42%,商品肉豬盈利水平同比下降。去年10月,溫氏股份銷售肉豬數量和收入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出現下半年單月最大跌幅。
根據上市公司公告,自2018年8月爆發非洲豬瘟疫情至目前,除前述三家公司外,包括天邦股份(002124.sz)、雛鷹農牧(002477.sz)、海大集團(002311.sz)、振興生態(836330.oc)、天兆豬業(839932.oc)、雙匯發展(000895.sz)等至少12家上市公司表示業績受到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尤其是在2018年三季度后,國家陸續出臺了災區禁調、跨省跨區域禁調生豬等政策,打破了全國豬價的平衡體系,多家公司生豬銷量、收入下降明顯,直接導致新一輪的豬周期提前結束。
農業農村部2018年11月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也提到,限制生豬及其產品跨區域調運確實對部分企業生產周轉產生了一些影響,部分豬場商品豬被迫壓欄,仔豬調運遇到了一些困難。
預計影響至少持續兩年或更久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公布的信息顯示,我國首次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是2018年8月3日,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發生一起生豬非洲豬瘟疫情。隨后,農業農村部啟動了非洲豬瘟ⅱ級疫情預警。
農業農村部網站公開資料介紹,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對生豬危害重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達100%。1921年肯尼亞首次報道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該病于上世紀60年代傳入歐洲,70年代傳入南美洲,2007傳入高加索地區和俄羅斯。今年,全球非洲豬瘟疫情明顯重于往年,新增疫情國家數同比上升30%,疫情數同比增加10.7%。在60個已發生過非洲豬瘟疫情的國家中,只有13個國家根除了疫情,根除時間多為5至36年,并付出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俄羅斯從2007年首次發生非洲豬瘟至今已經有11年,共發生疫情超過1000起,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我國有2600萬戶的養豬的場戶,年出欄500頭以上的,只有25萬戶,還占不到1%的比重。也就是說,有99%以上都是中小散戶,而這些散戶普遍存在防疫意識比較薄弱,生物安全的防護水平比較差。
農業農村部獸醫局負責人曾表示,我國是生豬養殖和產品消費大國,生豬的養殖量和存欄量均占全球總量一半以上,豬肉消費占到總肉類消費的60%以上,非洲豬瘟若在國內擴散蔓延,將對我國的生豬養殖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截止到今年1月15日,農業農村部新聞發言人廣德福向媒體通報數據顯示,8月份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截至2019年1月14日,曾有24個省份發生過家豬和野豬疫情,累計撲殺生豬91.6萬頭。目前,已有21個省份的77個疫區按規定解除封鎖。疫情處于點狀散發,沒有流行蔓延。1月21日,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李文京向媒體通報,目前非洲豬瘟疫情總體可控。
不過,對于多數公司而言,他們的態度依然是謹慎的。廣東一位蓄禽養殖龍頭企業高管向記者表示,非洲豬瘟的話題還是太敏感,他不方便說太多。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明利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一些上市公司稱業績因非洲豬瘟下滑并不一定是普遍現象,上市公司生豬出欄量占全國生豬出欄量約6%左右,受影響程度有限。就目前而言,國內豬肉供需短期不會受到很大影響,但空窗期可能會產生一定影響,主要是因為成本、防疫政策以及公眾對疫病認知等因素,但整體不會對生豬產業造成太大沖擊。這一影響持續多久并不好說,具體經濟損失也難以估計,主要看疫情的控制程度,參考國際上對于類似疫情的控制至少需要兩到三年,意味著2019年到2020年會受到影響,但也可能因為其他因素持續更久。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從全年來看,8月初始于遼寧的非洲豬瘟疫情對生豬出欄和補欄造成一定影響。2018年全國生豬出欄6.94億頭,比上年減少820萬頭,下降1.2%;豬肉產量5404萬噸,減少48萬噸,下降0.9%。12月底全國生豬存欄4.28億頭,比上年末減少1342萬頭,下降3.0%。同時,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8、2019年我國宏觀經濟主要指標分析預測》認為,近期爆發的非洲豬瘟疫情導致需求端明顯萎縮,同時因養殖戶加速出欄,因此疫情會緩解生豬養殖業供大于求的狀況并加速出清過程,豬周期有提前觸底并回升的可能。
來源:經濟觀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