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法商人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而辨別判斷能力相對較弱的特點,不斷翻新手段,欺騙、誘導老年人購買所謂的‘保健品’,騙取老人錢財、危害老人健康,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1月20日,是貴陽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開幕的第一天,貴陽市政協委員滕曉君提交提案《關于加強老年人保健品銷售市場監管和消費保護的建議》,呼吁從監管制度、執法、市場準入、財政投入、社會監督、宣傳等方面,加強老年保健品市場的監管力度,讓老年人安度晚年。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如今,老年保健品逐步成為老年群體的消費熱點。然而通過調研,滕曉君發現,老年保健品市場存在不少問題。虛假宣傳成風,以發放贈品、免費體檢、免費講座、免費旅游等為誘餌,夸大保健品效果,對老年人進行“洗腦”,大肆蒙騙老年人;以非保健品冒充保健品或以保健品冒充藥品進行銷售,“吃不死人,也治不了病”,但往往貽誤老年人的疾病治療,影響身體健康;在監管上,很多保健品虛假營銷活動,采取“游擊”方式流動銷售,存在取證難。
滕曉君建議,建立完善監管體系,保健品銷售活動登記備案、投訴舉報受理查處、村(社區)監管等制度;食藥監、公安、工商等執法部門進一步完善聯合執法機制,嚴厲打擊非法營銷老年人保健品或儀器的組織和個人。
完善市場準入機制。凡是外地保健品進入貴陽市市場,監管部門應進行嚴格審查,并隨時進行追蹤調查,凈化保健品市場;加大財政投入,財政投入是保健品鑒別檢驗、檢測設備的保障,有了識別能力,才能對保健品市場中的偽劣產品進行有效打擊。
建立群眾舉報獎勵機制,開通和公開監督舉報電話,充分運用社會監督力量,讓保健品虛假營銷無處容身。同時,加大正面宣傳,營造關愛老人的濃厚社會氛圍,引導老年人正確認識保健產品。
她表示,“忽悠”成風的老年人保健品市場已影響到千家萬戶,對于專坑老人的非法保健品營銷,必須像對待電信詐騙一樣“動真刀用真槍”重拳打擊。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