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唐先生撥打市長公開電話12345稱,他兩個月前在涪城區石塘鎮一家煙酒商行里買了6箱豐谷酒王,經熟人鑒定竟全是假的,“我到工商所舉報后,他們在商行里封存了一瓶酒帶回去,至今也未給我回復。現在商家也不承認我是在他那里買的酒,我該如何維權?”唐先生說。
市民:買到6箱假酒,商家不認賬
去年11月,唐先生在位于石塘鎮綿絹路一家商行內相繼購入6箱豐谷酒王,共花費8490元。“因為快過年了,想買點酒送給親朋好友,詢問過多家價格,就數這家最便宜,于是在他們家買了一箱。”
將這箱酒買回家的當晚,唐先生就和朋友一起喝了一瓶,“喝起來還可以,我們也不太懂,就打算第二天再買5箱送人。”隨后唐先生向姐姐借了7000元買酒,“因為我姐姐有個朋友也是賣酒的,酒買好后,姐姐讓我把酒拉去給她朋友看看。不料姐姐的朋友一看便說,可能是買到假酒了。”
“我11月20日下午到石塘工商所反映,執法人員建議我與商家協商解決。第二天上午,他們叫上豐谷酒業的員工,和我一同前往該商行。”唐先生告訴記者,20日下午他找到商行老板協商時,對方先是稱酒不是在他們那里買的,之后又說他故意知假買假。次日經豐谷酒業員工鑒定,唐先生那6箱酒確實是假的,“當日,工商所執法人員將商行內的一瓶豐谷酒王封存,帶回所里調查,這之后我就再沒收到回音了。”
商家:沒有賣過該酒,早就停產了
1月11日,記者聯系了涪城區食品藥品和工商質監管理局石塘工商所,該所派出執法人員與記者一同前往該商行實地探查。在該商行柜臺上,執法人員找到了上次帶回工商所調查的那瓶豐谷酒王。“使用豐谷酒廠系統查詢了該酒瓶上的編號,發現系統生成的生產日期以及批號與包裝盒上相符,經豐谷酒業員工判斷為真酒后,我們就歸還了這瓶酒。”石塘工商所副所長顧偉說,去年11月,工商執法人員跟隨唐先生來到該商行突檢時發現,這瓶酒沒有包裝被直接擺放在柜臺上,便帶走調查。
當天下午,記者與執法人員還進入了商行倉庫搜尋,也并未發現存放在柜臺以外的豐谷酒王。記者調出唐先生那6箱假酒照片詢問店主,是否進過這一款豐谷酒王,對方矢口否認道:“從來沒見過,照片里的這款酒在幾年前就停產了。”
工商:無證據證明消費者購買途徑
顧偉表示,在接到唐先生投訴后,他便通知了豐谷酒業員工,于次日一同前往該商行突檢。由于在商行內僅發現一瓶沒有紙盒包裝,直接擺放在外且可查驗瓶身上編碼的豐谷酒王,便將其帶回了所里調查。“豐谷酒業員工查出來這瓶是真的,店里擺放的另一瓶未拆封的批號又與唐先生的酒不同。唐先生與商家各執一詞,但唐先生一直無法提供直接證據,證明那六箱酒是從商行買的。”
據工商所執法人員介紹,唐先生在到工商所投訴前,曾與朋友一起找過該商行老板,要求支付他們兩萬余元的賠償,商行老板還報了警,稱唐先生一行人敲詐。“這個事挺棘手的,消費者一口咬定是在那家店買的酒,店主又不認,都光靠嘴在說,我們工商卻只能認證據。”顧偉稱,唐先生曾幾次描述他的購酒動機,卻前后不一,“一會兒說買來他父親過生日喝,一會兒說兄弟聚會,一會兒又說送人。他還說他跟朋友買第一箱酒時曾一起喝了一瓶,可是送來給我們檢查時,6箱酒都是完完整整的,一瓶也沒少。”顧偉說。
來源:中國綿陽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