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豬肉價格連續5個月下跌。尤其春節將至,往年豬肉價格都要上漲,今年不漲反降。
隨著價格下行,豬肉近期銷量情況如何?豬周期今年還會繼續嗎?央視財經記者近期走訪了上海的豬肉消費市場。
連跌5個月 豬肉近年關反降價
△央視財經《交易時間》欄目視頻
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是浦東新區最大的農貿批發市場,這里的豬肉交易量占整個上海市豬肉消費量的三成以上。凌晨兩點是豬肉交易大廳最繁忙的時刻,吳興國從事豬肉批發已經20年了。
上農批豬肉貿易商 吳興國:2017年和2016年相比有下滑,2018年和2017年比也是在下滑。下滑比例大約在7.91%左右,2017年同期在每公斤18.5元左右,而這一期現在的均價大概在每公斤17.5元。
雖然豬肉的價格連月走低,但是銷量情況卻不容樂觀。吳興國告訴記者,臨近農歷的豬年,本該是旺季的臘月,可今年的旺季比往年要來的晚了許多。
從2018年9月份以來豬肉價格一直在緩慢下跌,零售生意也不好做。余杰夫婦,做豬肉分割生意已經10個年頭,近期豬肉價格的波動,再加上非洲豬瘟疫情對消費情緒的影響,豬肉消費量也不如往常,他們生意目前銷量只是去年的一半。
經營商戶:去年整體生意好做一點,今年豬肉價格便宜了很多,人少了很多,銷量也沒去年好。去年在過年前一個月,能賣10頭豬左右,現在只有一半。
由于這里是大型批發市場,相對便宜的價格讓這里的豬肉生意通常很紅火,但記者注意到,早上8點,這里的消費者卻不多。
上海消費者:因為現在菜品種多,豬肉就吃的少一點了。
上海消費者:老年人不能吃多,一個月大概兩三斤肉就夠,綽綽有余了。
隨著消費觀念的改變,消費者對豬肉的消費需求正在受多元化的影響而降低。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的數據顯示,豬肉消費量逐年降低,2015年全年批發量為115.7萬頭,而到了2018年底已降至89.06萬頭。
上農批肉禽部副經理 單小東:目前老百姓需求方面、選擇性方面比較多,比如牛肉、羊肉、海鮮等比較多。2017年的平均綜合價格大概是18.5元左右一公斤,2018年是17.5元左右一公斤。2018年生豬養殖業是屬于一個虧損周期。
仔豬價格連續16周下跌
多年以來豬肉價格的周期性波動,主要取決于供需關系。2018年我國豬肉市場的變化卻與往年大不相同,是什么原因在影響豬肉價格,豬肉的供需情況又如何呢?
△央視財經《交易時間》欄目視頻
相關數據顯示,雖然受疫情影響,我國2018年生豬出欄量依然超過6.8億頭。根據上市公司的銷售簡報,生豬養殖規模企業2018年生豬出欄量均大幅提升。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量合計為2230萬頭,同比增長17.1%;牧原股份生豬出欄量合計為1101萬頭,同比增長52%;正邦科技生豬出欄量合計為554萬頭,同比增長62%;天邦股份生豬出欄量合計為216.9萬頭,同比增長114%。
天風證券研究所農林牧漁分析師 魏振亞:本質還是由供需結構來決定的。今年上半年,無論是從出欄量還是從出欄均重看,都比去年要大不少,所以導致今年上半年的價格是跌得比較多。
根據農業農村部1月份發布的數據,全國活豬平均價格13.87元/公斤,同比下降8.9%。北京、上海、福建、貴州等13個省份活豬價格上漲;遼寧、湖北、海南、新疆等16個省份下降。西南地區活豬平均價格較高,為17.83元/公斤;東北地區較低,為9.18元/公斤。主產區和消費區的區域價差高達1倍。
由于豬肉價格波動劇烈,加之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一般養殖戶補欄積極性降低,甚至放棄養殖,而規模豬場的擴張步伐也已經放緩。2018年下半年以來,仔豬的價格連續16周下跌,由2018年第36周的25.74元/公斤,下降到2019年第二周的22.44元/公斤。為了解生產情況,記者來到天邦股份位于安徽和縣的種豬生產基地,這里年生產仔豬18萬頭。央視財經記者注意到,這個生產基地已經采取了生物隔離防疫措施,非生產人員嚴禁進入生產區。在運輸出口,外圍廠長告訴記者,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下半年他們的仔豬出貨量已經降至最低。
天邦股份和縣種豬場外圍廠長 賈其富:現在這車是650頭仔豬,馬上調到省內家庭農場。每一項都要齊全,計劃是3500頭,從2018年12月20日到2019年1月15日,只允許調3500頭,都是對方接收的。比平時少很多,仔豬積壓調不出去,對企業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小豬現在在里面暫養,也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家庭農場現在也有很大的困難,風險大了,想養不敢養了。
業內人士預計,受母豬淘汰及補欄低迷的影響,2019年能繁母豬存欄量將繼續下滑,生豬生產績效遞減,預計2019年豬肉產量存在下滑空間,生豬養殖行業產業集中度將提升,去產能還將繼續。
天邦股份副總裁 曲向陽:非洲豬瘟疫情對產業造成影響,加快小戶的退出。因為對小戶來講,養殖從成本、對技術的要求和養殖風險來講,都是以前未經歷的。大的養殖公司,現在對于疾病的防控也在摸索、探索階段。有的大型養豬企業的擴充速度在放緩,天邦整體來講還是按照預期的戰略往前推進,2019年可能會戰略性地調整,會放緩一些。
規模化養豬企業產能加速擴張
a股生豬養殖行業有7家上市公司,總市值共計超過2500億元。由于養殖行業景氣度與市場價格緊密相關,因此市場價格較高的時候企業盈利往往頗豐,市場價格較低的時候則面臨業績下滑。整個生豬養殖行業目前的情況如何?又有哪些投資機會?
△央視財經《交易時間》欄目視頻
a股生豬養殖行業7家上市公司,總市值共計超過2500億元。根據2018年三季報顯示,營收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溫氏股份408.3億元排名第一、其后為正邦科技,唐人神、牧原股份、以及天邦股份。
整個行業凈資產收益率整體呈現下行趨勢,凈資產收益率中位數為3.7%,凈資產收益率排名前五位的是羅牛山、溫氏股份、天邦股份、唐人神和牧原股份。只有羅牛山和溫氏股份凈資產收益率超過8%,其余都低于5%。對比溫氏股份五年的財報來看,2016年的凈資產收益率為最高的41.9%,2018年則下降到了8.76%,為五年內的新低。
天風證券研究所農林牧漁分析師 魏振亞:2018年屬于盈利能力比較差的一年。因為2018年是屬于豬周期相對偏底部的一年,未來一兩年整個行業的盈利應該會有一定的改善。
生豬養殖行業的整體市盈率偏高,市盈中位數為32倍。從營收排名前五的公司市盈率來看,正邦股份的市盈率水平已達91倍,處在歷史高位;唐人神市盈率最低,為22倍。但是從市凈率方面來看,整體市凈率趨于合理,市凈率中位數為3倍,市凈率最高的為牧原股份6.4倍,市凈率最低的為正邦科技2.2倍。
天風證券研究所農林牧漁分析師 魏振亞:從估值來看,因為現在也是處于豬周期的底部,大家盈利都比較差。這是周期性的行業,在周期底部擴張的產能,擴張大賺到利潤就越多。這些大企業,特別是一些上市公司是有融資優勢的。有錢可以做到逆勢擴張,這是大部分企業很難做到的。
2018年三季報顯示,生豬養殖行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以溫氏股份為例,對比前三年的毛利率來看,2016年三季報溫氏股份的毛利率為30.77%;2018年三季報顯示其毛利率水平下滑至15.08%。縱觀其三年凈利率水平,不難發現凈利率下滑更為明顯,2016年為最高25.9%,而2018年三季報顯示為7.58%。
天風證券研究所農林牧漁分析師 魏振亞:毛利率的改善還是依托于價格更核心,概率比較大的是2019年豬價應該會2018年好。邏輯核心在于就是目前的產能已經開始出現去化了。
隨著豬肉價格的波動,再加之疫情的影響,生豬主產區和消費區之間的調運不同程度受阻,生豬區域價差高達一倍,這也使得生豬養殖企業的利潤下滑明顯,生豬養殖行業無一例外的盈利預減。溫氏股份公告稱:受疫情影響,全年商品肉豬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4.42%,凈利潤也同比下降。牧原股份也公告稱:由于公司養豬產能分布在長江以北的糧食主產區,生豬區域限運導致生豬價格低于預期,公司凈利潤將低于預計區間下限。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目前我國生豬存欄量已跌至歷史低位的3.2億頭,同比下降2.9%;能繁母豬存欄量為3058萬頭,同比下降6.9%,整體產能處在歷史低位。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區域調運限制的放開和傳統旺季的疊加,2019年生豬價格有望提升。
來源:央視財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