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羊貴妃”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牛魔王”也是牛氣沖天,價格屢創新高。
業內推斷,按照往年春節前肉價走勢,預計牛羊肉還會有一定的上漲,而豬價拐點或許也將提前到來。
羊肉價格上漲三成
從2018年開始,從全國范圍看,羊肉價格就是一個字:漲。
據了解,在山東、甘肅、內蒙古等地,羊肉的價格相比去年上漲幅度超過30%,創5年來新高。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數據顯示,11月底前一周,羊肉價格為每公斤59.92元,同比上漲16.4%,去年同期羊肉價格每公斤僅為51.47元。
另據商務部監測,11月份羊肉價格繼續走高,平均批發價格為每公斤54.56元,同比上漲15.6%。
重慶惠農網的信息也顯示,重慶本地產的黑山羊批發價格也略有上漲,30-50斤重的黑山羊甚至可以賣到1500元一只,這一價格,相當于往年的市場零售價。往年羊雜每斤17到20元左右,到2018年年底漲到25元左右,往年羊排、羊腿每斤30元左右,到2018年底漲到了36-38元一斤。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18年8月以來,羊肉價格一路上揚,到2018年12月份,羊肉價格上漲環比2.7%。
無獨有偶,從2018年8月份以來,牛肉價格也一路走高。
中國肉類協會牛羊業分會秘書長高觀表示,2018年8月初以來,非洲豬瘟在國內多省市出現,一些消費者放棄豬肉消費,轉而使用牛肉等其他肉類,導致需求量增加,也為牛肉價格的上漲創造了條件。
飼料生產、運輸等環節成本上升、國家加大力度打擊走私牛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牛肉的漲價。
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牛肉的消費量在增加。中國人均牛肉消費已從1987年的4.08%上升到2018年的11.22%。
據《全國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2013—2020)》所示,到2020年我國牛肉產量將達到786萬噸。要達到目前世界的平均消費水平,大約還需要進口558萬噸牛肉。2020年中國牛肉進口量將占到目前世界牛肉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牛肉作為肉類供應的短板,需要靠進口來補充和平衡。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顯示,截至2019年1月3日,牛肉價格連續五周上漲,新高不斷。雖然1月4日-1月10日,牛肉價格有所下降,但仍比去年同期價格高出很多。
據商務部監測數據,12月31日至1月6日,牛肉價格為每公斤56.69元,比前一周上漲0.4%。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12月,牛肉價格環比漲幅達到1.7%,牛肉環比漲幅創下9個月以來新高。
豬周期拐點將提早到來
非洲豬瘟疫情自去年8月首次在中國暴發以來,已成為整個養殖行業的“黑天鵝事件”事件。五個多月以來,國際上至今尚未研發出防控疫情的有效疫苗。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現在將進入非洲豬瘟時代。以非洲豬瘟疫情傳入國內為界,中國生豬市場在此之前是充分的自由競爭,通過大生產、大消費、大流通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競爭配置資源。而在后非洲豬瘟時代,政府采取了活豬跨省禁運的嚴厲措施,市場將只能在區域范圍內競爭配置資源。
生豬價格在疫情出現初期,除了局部地區出現恐慌下跌外,全國均價整體穩定。隨后,在南方銷區價格上漲帶動下,全國均價一度出現反彈,但隨著更多地區出現疫情,活豬跨省調運基本停滯,價格下跌省份增加,華北、東北地區豬價下跌明顯加快。
2018年10月,遼寧地區豬價跌破了10元/公斤,華北各省價格普遍跌破12元/公斤。與此同時,浙江、上海由于缺乏生豬調入,價格上漲到接近20元/公斤,區域性生豬價差創下歷史最高點。
到了10月中下旬,南方地區出現疫情增加,疫情省份停止生豬調出,廣東生豬調入減少。再加上,廣東活豬需求增加,豬價出現一波快速上漲。而東北地區由于生豬調運不順暢,11月份,局部地區豬價跌至8元/公斤水平,刷新了2010年以來的最低豬價。
布瑞克農信集團研究總監林國發表示,因疫情導致的生豬無法跨省調運,東北、華北等多省區大量的生豬被動壓欄,2018年10月,大量的壓欄豬急于出售,持續打壓市場價格。很重要的一點是,持續的低價侵蝕養殖戶收益,會逐步退出市場,影響生豬產能。
以豬價大幅波動為特征的豬周期,當前正處于下行通道,受疫情影響,政策正在強化豬周期提前反轉的預期。林國發預測,目前正處于第三個豬周期的下跌過程,非洲豬瘟疫情可能導致該周期的下跌趨勢提前結束,在2019年春夏期間,豬價有望擺脫下跌趨勢,進入上漲周期,但疫情的不確定性,導致豬價在上漲過程中仍可能出現大幅波動。
與此同時,馮永輝提到,在春節前后,北方主產區的豬肉,如果還是無法大量地跨省調運進入南方市場,產銷區的區域價差可能還會加大或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
鑒于當前產區和銷區的價格嚴重分化,馮永輝表示,農業農村部正在研究推動疫情防控大區的劃分,實現從“南豬北養西進”向“區域產銷平衡”轉變,希望打破省域界限,做到大區內的平衡。
業內評價,這是比較貼合生豬市場實際情況的,對市場對產業都將是有利的。
疫情持久戰下的產業鏈影響
豬瘟疫情暴發至今,生豬病死撲殺的數量已將近100萬頭,如此量級雖然不能對年出欄量達到6億頭的生豬市場造成很大影響,但是疫情暴發后的應急政策會對整個產業結構產生深遠影響。
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將直接反映到整個生豬產業鏈上,從飼料到獸藥疫苗,再到屠宰加工,還有替代品等一系列環節將產生連鎖反應。
在生豬養殖中,主要的成本是飼料。由于有些豬飼料中有豬肉產品廢料,存在傳播疫情的風險,隨著養殖格局的變化,規范化養殖場比例進一步提高,將會大力布局種豬、飼料、養殖、加工的全產業鏈。
至于疫苗,目前,國內外對非洲豬瘟疫苗已開展較為廣泛、深入的研究。江西尚博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尚逢學對第一財經表示,現階段研發的疫苗,有一定的誘導產生抗體的作用,但產生的抗體還不足以具備中和非洲豬瘟病毒的能力。疫苗研發的關鍵難點在于,如何克服病毒的免疫逃避。
由于本次非洲豬瘟事件,長距離地生豬調運或被限制,流通領域主導權將更多的向屠宰場傾斜,豬肉供應鏈將由“調豬”向“調肉”轉變,肉類的冷鏈物流發展將迎來一次難得的歷史大機遇,行業借此契機迅速走向規范化。隨著冷鏈物流技術的進步,再加上消費者更加注重食品健康,市場對冷鮮肉的需求在增加,這都為冷鮮肉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為此,業內稱,這些變化隨之帶來了不小的機遇。散戶生存空間的壓縮,推動集中度的提高,利好規模化養殖場;在原有主產區的產能布局下,將會大力發展冷鮮肉和豬肉制品,帶動屠宰—冷鏈產業發展;產銷區的產能也會互有調整,產區下降,銷區恢復;未來豬肉市場供應鏈,冷鮮肉將逐步取代熱鮮肉,成為市場主流。
網友:還是得吃
春節即將來臨,馬上就要到過年大采購的日子,肉類的需求量預計會進一步增加。這是否會推高牛羊肉以及豬肉價格?
有業內人士稱,進入2019年,預計全國豬肉價格將小幅回升,但區域性分化明顯,春節前北方地區豬肉供給相對充裕,當前豬價處于低位,在消費刺激下豬價或小幅上漲,但南方地區已經呈現供給偏緊局面,后期豬價還將會繼續上漲,南北價格差仍然有擴大趨勢。
上海肉類行業協會秘書長郁麟駒認為,春節期間,牛羊肉價格預計會有一定的上漲,但不會大幅增加。
2018年4月發布的《農業展望(2018-2027)》曾指出,近年來,我國牛肉市場消費量逐年遞增,國內市場供應出現明顯短缺,導致牛肉價格居高不下。從未來看,隨著百姓肉品消費結構的升級,牛羊肉的消費量還將進一步增加。
受供需缺口的影響,牛肉價格會一直維持上漲趨勢嗎?郁麟駒分析,雖然目前一直在漲價,但牛肉價格不會無限制地增加,最后還是會趨于平穩。
而對于網友們來說,即便牛羊肉、甚至豬肉的價格都會小幅上揚,但對于無肉不歡的網友們來說,還是得吃啊。
來源:鴨子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