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莆田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荔城分局發起對歷時近一年的荔城區食品流通行業、餐飲服務業“立體化”科學監管模式及課題研究進行驗收,當天也開啟食品生產加工行業“立體化”科學監管模式創建及課題研究工作,荔城區成為全省縣區中首家進行課題研究的地區。
驗收會上,課題組負責人朱建軍匯報了食品流通、餐飲服務兩個“立體化”課題研究結果,分析當前荔城區食品流通、餐飲服務環節監管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有針對性的措施,審評專家組一行人對課題研究結果進行審評,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宣布課題研究通過驗收。
“食品產業作為荔城區支柱產業、莆田市打造的6個千億產業項目之一,如何將保障食品安全和服務食品行業經濟發展有機結合,一直是困擾我們的難題。”莆田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荔城分局局長陳鴻霖說到,開展課題研究是守法需要、職責所在,是改革需要、職能所依,更是糾偏需要、職位所托。
食品安全“立體化”監管模式以踐行《食品安全法》“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科學監管模式為具體實施理念的新探索。課題深入食品安全監管最基層,結合荔城區食品流通、餐飲服務行業安全監管工作實際,通過系統化風險分析和管理,探索以預防為主的全過程食品安全控制體系,發揮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中社會參與的作用。
課題研究是為了更好推進食品安全監管,基層落實是第一條。“‘1+3+n’荔城模式好比一輛低配的小轎車,如何將其高配,安全高效行駛,是我們思考所在。”陳鴻霖說到,通過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三個監管環節全領域的探討研究,將整合監管措施,改變當前“運動式”“碎片化”的監管現狀,使食品安全監管真正達到“五化”,即立體化、科學化、智能化、簡便化、高效化。
下一步,荔城分局將繼續調動社會共治主體積極性,進一步拓展、延伸食品安全社會共治“1+3+n”荔城模式的內涵,踐行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系列體系理論,從更豐富的角度、層次,全力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動轄區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獲得感顯著提升,為建設“全面小康、魅力荔城”做貢獻,為莆田建設“美麗中國提供生動范本”。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