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糧不穩,缺糧不安,鄉村振興的藍圖,現代農業的美景,永遠不能缺少糧食這一核心“拼圖”。
蓬溪是川中丘陵農業大縣,全縣76萬人口,耕地保有量83.1萬畝,基本農田77.8萬畝,被列為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糧油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薯、油菜等品種,常年糧食產量34.7萬噸,油菜籽產量3.43萬噸,糧油資源豐富。全縣產銷平衡有余,新建智能化糧食倉儲設施全省一流,大米加工和油菜籽加工設施設備配套完善。同時也存在發展不足的一面,主要是優質糧油發展滯后,種植分散規模小,產業化水平較低,名優特新產品開發提升速度較慢,市場競爭力不強,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持力度不夠,部分糧油企業經營困難,創新創優缺乏積極性,以粗加工產品應付大眾化消費,個別企業甚至停產停業。
置身新時代,肩負新使命。作為糧食主管部門,我們將全面實施“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工程。以糧食夯實鄉村振興,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貫徹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
樹立糧食安全核心戰略思想,強化講糧食安全就是講政治、講大局的理念,抓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落實就是抓民生工程,糧食人義不容辭決不懈怠。
一要積極發揮牽頭單位的作用,全面落實主體責任,搭建好縣鄉兩個平臺,進一步完善實施辦法,搞好統籌協調和目標管理。
二要建立預警機制,嚴守耕地紅線,切實抓好耕地質量保護和糧食安全,充實縣級糧食儲備,增強財政保障能力建設。
三要切實抓好糧食購銷服務體系建設,糧食倉儲物流體系建設,糧食調控應急體系建設,帶頭抓好糧食收購,管好地方糧食儲備,保障糧食市場供應。督促各部門、各鄉鎮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強化糧食安全保障措施和監督考核,全面加強糧食生產、儲備和流通能力建設,形成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的合力,確保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安全。
二、做實糧油產業化,大力發展優質糧源
堅持走產業化發展之路,實行市場導向,龍頭帶動,農戶參與,政策扶持,科技支撐,部門服務的聯動發展模式,推動全縣糧油產業化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優質糧源占比有顯著提升。強化農業技術支持。提高科技種糧水平,加強新品種推廣和核心產區建設,鞏固產糧大縣地位。按照集體連片原則,大搞規模化種植,并向周邊輻射帶動。積極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種植區域,建立無公害糧油種植基地,積極推廣訂單農業,鼓勵產銷雙方合作,實行優質優價,積極探索工業反哺農業的新方法,實現農企雙贏。
三、整合糧油資源,積極打造蓬溪本土糧油品牌
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大力開展糧油品質提升行動,努力爭創優質糧油品牌,培育全縣糧食行業產業發展新業態。具體目標定位采取“3+1”結構模式,重點打造糧食類品牌3個,油脂類品牌1個,即:以吉星貢食品為龍頭,以吉星鎮為種植基地,打造“吉星貢米”品牌,保持市優稱號,爭取3-5年內創省優產品。以秋實面業為龍頭,采用自動連續烘干設備,開發精制掛面,站穩蓬溪本土市場,打入川中市場,爭取2-3年創市優產品,以黃泥鄉“雙龍苕粉”為龍頭,大搞紅苕粉條深加工,創立具有蓬溪地域標志的特色食品品牌,占領本市市場,逐步打入成渝市場。以蓬溪匯強油脂為龍頭,進一步建好全縣優質油菜產業基地,抓好企業技改和產品質量提升,打造華麟牌油脂精品,站穩成渝市場,逐步打入全國市場。
四、推進“放心糧油”工程和產后服務體系建設
組織發動全縣糧油種植、收儲、加工、配送、銷售企業積極參與國家級放心糧油課題研究,為課題提供詳實、準確的基礎數據。組織技術骨干科技攻關,優化升級放心糧油質量追溯體系,完善產品質量信息,積極探索將庫存識別代碼納入糧油質量追溯體系信息采集范圍,搞好動態質量監管和風險預警。繼續爭取省市支持,落實項目和資金,搞好全縣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對龍頭企業、種糧大戶、生產基地提供更多糧食清理、烘干設備支持,提高糧油品質,減少糧油損失。
全縣糧食職工將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市委七屆六次全會精神、縣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總體思路和工作大局,夯實常規工作基礎,及時調整工作重心,筑牢糧食安全體系,突出行業發展主題,有效管控市場風險,確保安全穩定,書寫新時代糧食工作新篇章。
(縣糧食局 聶書明)
(文章來源:遂寧新聞網)
來源:遂寧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