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寧海關緝私局聯合長沙、鄭州海關緝私局,分別在廣西南寧、憑祥、寧明、龍州、靖西等地同步對凍品走私展開集中抓捕,一舉打掉6個凍品走私團伙。
讓人震驚的是,現場查獲的雞翅、牛肉、牛豬副產品,竟然都是未經國家檢驗檢疫,甚至是來自疫區,嚴重威脅大伙“舌尖上的安全”。
部分查獲的肉類凍品來源于疫區
今年6月,南寧海關緝私民警在查獲的幾起非設關地走私凍品案件中,發現了一個盤踞在廣西中越邊境從事非設關地凍品走私的犯罪團伙的線索。經過偵查,工作人員摸清了該團伙作案規律。
11月2日凌晨,海關緝私人員根據事先掌握的情報,在南寧市江南區某居民區前伏擊守候,現場抓獲走私凍品嫌疑人曹某。
據嫌疑人曹某交待,他主要是在碼頭接電話,然后安排車子過來,“車上是類似凍品的貨”。在曹某家附近,民警發現了過駁走私凍品的凍庫,因為凍品走私入境之后會有不同程度的解凍,犯罪分子便將凍品放進凍庫重新冷凍。
憑祥海關緝私分局民警打開倉庫之后,發現里面全是堆積成山的、走私進來的凍品,進到里面就聞到一股很濃郁的腐臭味,民警龐李柱說,他們抽取了幾個編織袋包裝的凍品,“檢查之后,發現是從意大利進口的走私凍豬腳”。
民警介紹,這些凍庫一般都設置在郊區工廠附近等隱蔽位置,平時大門緊閉,只有貨車進出拉貨才會開門,常人很難發現其違法行為。在凍庫附近,堆放著紙盒等包裝,而這就是犯罪分子用于偽裝走私凍品的道具。
憑祥海關緝私分局民警祁一鑫告訴記者,這些紙箱都是用來偽裝更換的走私進來的凍品的,“紙箱包裝上寫有凍豬蹄、豬小肚、冷凍肉等,更換包裝后這些凍品將銷往國內。”
7000多噸凍品從廣西走私入境,已銷往全國
據了解,該團伙通過向境外多地訂購牛肉、豬腳,鳳爪等凍品,并采取繞越設關地的方式,將境外凍品以非正常渠道,化整為零分批偷運至廣西區內進行中轉停泊,然后再運至全國各地交付貨主銷售牟利。
此次行動一舉打掉中越邊境凍品走私團伙6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9名,凍結資金138.6萬元,搗毀凍品過駁冷庫6處,現場查獲凍雞爪、凍豬腳等涉案凍品約120噸以及書證、物證一批。
經初步查明,自今年2月以來,涉案走私團伙涉嫌走私進境凍品7000余噸,預估案值達2.1億元。
目前,憑祥海關緝私分局已經對嫌疑人進行依法拘留,凍貨將根據相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由于非設關地走私凍品來源不明,未經檢驗檢疫,且運輸途中無冷鏈保障,無法保證凍品衛生和質量,一旦流入國內,會嚴重危害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帶來巨大的食品衛生安全風險。
憑祥海關表示,對走私入境的凍貨,“我們的態度一直是十分堅決地進行打擊,為了保護全國人民的食品安全。”
據悉,上文提到走私凍品,通常使用非法添加劑浸泡,不但可以殺菌延長保質期,去除表面的污漬,還可以增重。
南京123噸腐臭凍肉貨主已找到,走私為何屢禁不止
從南京市公安局六合分局和南京海關獲悉,經多方連續工作,在南京大生冷鏈股份有限公司儲存腐爛冷凍肉的貨主林某某、許某某已找到。
警方調查了解到,南京大生冷鏈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承租協議中,貨主身份系偽造。根據貨主交代及多方調查,未發現該批冷凍肉外流。
10月29日晚,南京市六合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舉報稱,南京大生冷鏈股份有限公司將儲存的腐爛冷凍肉裝車出庫,執法人員立即趕到現場,發現確有冷凍肉正在出庫裝運,且發出腐臭氣味,即當場對問題冷凍肉進行查封扣押。經稱量,問題冷凍肉為123噸。
目前,因該批貨物涉嫌走私,涉案人員已由六合警方依法移交海關部門處理。
非洲豬瘟背景下走私猖獗,無疑加大防控難度,為何屢禁不止,值得深思。比如:
1、監管是否存在漏洞,過程管理是否到位
2、違法成本、打擊力度是否足夠
3、執法部門是否嚴格執法
4、非洲豬瘟防控特殊時期,進口、走私“大門”是否關好?
來源:國際畜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