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淮安大米”在全國稻米行業率先實施團體系列標準。這意味著,淮安市將進一步規范“淮安大米”品牌管理,提升品質,做到稻米生產全產業鏈各環節的標準化。
據悉,該標準包含產地環境要求、稻谷生產技術規程、大米加工技術規范、稻谷、大米5個部分,涵蓋了“淮安大米”種植環境、生產規程、加工規范及倉儲銷售、稻米質量等生產流通全過程。
距今7400年,新石器時代青蓮崗文化遺址出土了淮人秈稻殘留物。明清時期,得漕運之便,淮安成為南糧北運的中轉站,明清兩代都設立了“國”字號的糧倉,淮安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糧倉”。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博士對淮安大米贊譽有加。南北過渡氣候,造就了淮安大米軟硬適中、香甜柔糯的獨特口感,“一家煮飯、全樓都香”。
“淮安大米”商標、包裝必須獲得淮安市糧食協會許可,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的淮安米都有資格貼上“淮安大米”的商標。傳承千年味道的“淮安大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先后榮獲“中國馳名商標”“江蘇名牌產品”;2017年,在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淮安大米”品牌價值評估達38.59億元人民幣;淮安市成為全國第一個“中國稻米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市”。
來源:揚子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