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全力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
一飯膏粱,維系萬家;食品安全,關系大局。
近年來,貴陽市積極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以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為核心,以全面實現“四有兩責”為主線,著眼全域,通過多項舉措探索創建食安名城的“貴陽經驗”,有效推動全市食品安全水平邁上新臺階,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明顯提高。
落實黨政同責,推進屬地責任的“貴陽模式”。一直以來,貴陽市把保障食品安全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重點民生工程來抓,在全國眾多省會城市中,較早出臺并執行《貴陽市食品安全黨政同責暫行辦法》,在全國率先制定了《貴陽市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工作落實情況專項督查考核方案》,真正形成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市、縣、鄉、村“四級全覆蓋”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
創新智慧監管,探索監管執法的“貴陽實踐”。我市通過“互聯網+現代農業”實現產品“身份可查、過程可看、質量可追”全程信息化管理,并建成 “兩核多功能”智慧食藥監管體系,在全省率先制定數據交換系列規范,實現省、市、縣監管平臺間的數據匯聚、互通和應用,提升智慧監管效率。同時,“貴陽市網絡餐飲監管系統”“陽光廚房”“食安監”等智慧監管系統的落地,有效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推進“傳統監管”向“智慧監管”轉型升級。
強化準入準出,力塑食用農產品的“貴陽品質”。我市通過制定《貴陽市種植業農產品產地準出實施方案(試行)》強化產地準出,通過加強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源頭監管來嚴格市場準入,切實提升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環節管理水平。同時,鼓勵食品相關企業參與示范創建,引導全市食用農產品經營者以追求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企業的生命線。2017年以來,在地利、漁樵等5個省級食用農產品監測點和12個惠民生鮮超市累計完成快檢7.52萬批次。
破解痛點難點,打造全程監管的“貴陽樣板”。全市各區(市、縣)在全省“三級聯創”過程中,強化全域同創,以問題為導向,因地制宜,狠抓食品安全。其中,清鎮市充分利用“互聯網+”對505家小作坊進行智能化監管,建成小作坊數字化可追溯體系,并在全省推廣;白云區建成日處理規模為215噸的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項目,并在相關職能部門聯合打擊及百姓共同監督下,有效防止“地溝油”回流餐桌。同時,貴陽市數字化禽蛋配送中心活禽科技宰殺加工生產線建成,實行活禽定點宰殺、冷鏈配送、白條禽上市,有效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發生和傳播。
此外,我市推進農藥減量控害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食品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建設、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等方面工作,不斷嘗試和摸索,初步形成了貴陽食品安全工作的新模式,讓創建更有特色、更見成效、更惠百姓。(記者 汪平 吳偉劍)
來源:貴州省人民政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