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我們關注到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的傾向,繼美方的1000億美元的甩炸后,中國馬上跟進反擊,直懟美國宣布將對大豆等多種商品加征25%的關稅。這才是是導致我們養殖業主要飼料原料豆粕和玉米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
實在是讓人莫名驚詫,身為世界農業大國的中國,糧食連年豐收,為什么還要在國外大量進口糧食?近年來,隨著中國人口和經濟增長和消費提升,糧食出現巨大缺口!2017年中國糧食進口1億3千萬噸,大豆和稻米進口量為世界第一! 2002年至今,中國的糧食進口量增長了800%!小麥和大米的價格分別上漲59%和69%,糧價的上漲也進一步推高了養殖成本,雞蛋和豬肉這樣的副食品價格隨之水漲船高。
盡管中國已經擁有強大的工業制造業,但由于體制的原因,農業生產方式依然落后,既稱不上是農業大國,更談不上是農業強國!對于糧食這樣的戰略物資,根本不能從價格上來衡量價值,現代社會糧價較低來源于高科技的選種、化肥的廣泛應用、大規模機械化耕作、便捷低成本的運輸,現代化的存儲設施,再加各國對規模經營的重視,和各國政府對農業的高效管理,再加上機械化耕種讓全球各地的閑置土地開發的逐漸增加,所以只到近些年才供應滿足全球人口需求,在世界范圍內,糧食危機暫時不那么嚴重,因而往往容易被各國民眾忽視。但每個國家的領導人都明白,糧食才是最為重要的財富,是事關國富民安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這是每年都可以持續產出的黃金,而且不愁賣不出去。在我國,近年來,幾乎每年中央政府發出的一號文件,幾乎都是和農業息息相關的!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實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我國政府逐步放開糧食管制,才讓農民真正富裕起來,但隨后就開始在流通領域進行管控,政府統一進行糧油的存儲管理,導致農民種田的效益一直偏低,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家人種地可以輕松養活一大家人,到現代一家責任田耕種利潤不能滿足一家人最基本生活需求。極低的效益嚴重打擊了種田的積極性,打工的興起和城市化的發展讓年輕的農二代不再以土地為伍,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形勢空前嚴峻!
大家都清楚,養殖業70%成本來自于飼料,飼料原料的漲跌直接影響到養殖的效益和利潤,蛋雞養殖中,平均料蛋比如果按2.5計算,飼料成本每增加四毛錢,雞蛋成本光飼料成本部分就可以增加一塊錢!如今的飼料價格,已經比去年同期每斤增加了兩毛多,也就是說,一斤雞蛋5毛錢的利潤,已經不知不覺的被飼料成本侵蝕掉啦!換句話來說,現在的雞蛋賣四塊,僅相當于去年同期賣三塊五的價格啦!如果算上環保和人工成本的增加,還不如去年兩節后3.3的利潤高呢!
而且,如今的玉米和豆粕兩個重要的飼料原料,好像漲價才是個開始,在我養雞的生涯中,用過5200元一噸的豆粕和2850一噸的玉米,未來一年中會不會這樣,誰也不敢定論,假定真有那么一天,實在養雞人之福啊!
來源:老井說雞蛋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