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今年黃金周期間,全國線下消費總額環比節前增長了29%,其中餐飲消費更是環比大漲31%。今年黃金周期間,全國線下消費總額環比節前增長了29%,其中餐飲消費更是環比大漲31%;來自大眾點評必吃榜的數據,品嘗大閘蟹作為時下最熱門的必吃美食,取代了本幫菜這把頭號交椅。
大閘蟹成必吃美食
在旅游中品嘗地道的當地特色美食成為越來越多游客出游的新目標。
根據大眾點評必吃榜數據顯示,主打本地特色的必吃榜餐廳在國慶黃金周期間表現尤為亮眼,國內游客最愛去上海、北京、無錫、杭州、成都探尋當地特色美食,“打卡”必吃餐廳。數據顯示,國慶期間,必吃餐廳“蟹尊苑”的線上游客瀏覽量同比激增378%,通過線上買單的訂單量環比增長了408%。
據悉,在國慶期間,使用大眾點評必吃榜做美食決策參考的消費者中,90%以上的消費者是本科以上學歷,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0后成為使用榜單的主力軍,占比達44.17%;而40歲以上的消費者同樣是使用必吃榜的中堅力量,占比達14.56%。比如,來自上海的70后大叔,在國慶期間打卡了16家上海必吃餐廳,而來自上海的80后妹紙更高一籌,共在21家必吃餐廳簽到,平均每天簽到3家餐廳,整個國慶假期不是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
餐飲消費環比增幅近3成
口碑數據顯示,今年國慶黃金周對線下餐飲消費的促進十分明顯,消費規模較節前激增31%。
在口味偏好方面,火鍋、江浙菜和粵菜分列最受歡迎的菜系前三位,三者較節前一周分別環比增長17%、69%和57%。就趨勢而言,川渝火鍋及各類燒烤等口味較重、環境又熱鬧的菜系,爆發期主要出現在長假首日;而隨著時間推移,淮揚菜、粵菜和海鮮等清淡菜肴愈發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十一黃金周一直是國內旅游消費的旺季,游客消費自然也成為支撐消費市場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柱。從口碑今年的數據來看,游客對黃金周消費增長的貢獻超過12%。和歷年的旅游消費一樣,品嘗美食依然是今年游客消費的重頭戲。其中,江浙菜成為游客最愛。同時,本地特色小吃消費環比大增116%,遠超去年同期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眾多品牌咖啡在國慶節前后加入了“外賣”大軍。繼星巴克節前在餓了么開通了外賣試運營之后,麥當勞中國旗下麥咖啡品牌今天也推出了外送服務,消費者可以通過“i麥咖啡外送”微信小程序、餓了么和美團下單。麥當勞方面透露,麥咖啡外送率先在上海推出,并將逐步推廣到其它市場。
銀發族緊跟消費潮流
黃金周期間,50歲以上的“銀發族”也體現出了很強的消費力。口碑數據顯示,銀發族們餐飲消費同比去年黃金周增長50%。
值得一提的是,老年消費人群在吃這件事上“潮”的程度絲毫不亞于年輕人。比如,以奶茶店為代表的網紅店已不再只是年輕人消費的專屬陣地。黃金周期間,滬上網紅奶茶店消費規模增長較快的人群,既不是80后也不是90后,而是50歲以上人群——他們在網紅奶茶店的消費環比節前大增25%。
同時,老年消費者逐“潮”的需求已經不僅限于“嘗”鮮,他們也在學習和掌握能讓消費體驗變得更好的互聯網新功能,比如“提前點單,到店取走”等新功能也受到了不少銀發族的歡迎。黃金周期間,老年消費者通過手機預點奶茶的訂單數環比節前增長近43%。
黃金周見證了我國吃貨們的實力。人們更傾向于在假期走出去,大大促進了線下餐飲消費市場。而銀發族消費的異軍突起,讓更多的餐飲人陷入深思,如何挖掘更多市場。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