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有消費者在餓了么平臺下單后發現,其外賣訂單上只看到下單時間、派送時間和打印時間,并未查詢到油條的制作時間。隨后藍鯨產經記者致電商家了解食物制作時間,商家表示食物是現做的,做好后放在保溫箱等待騎手取餐,“但是有時候騎手很久才來,或者是取餐數量多,因此有些可能是直接手提的,沒有做好保溫措施。”
藍鯨產經記者查詢資料獲悉,從2018年10月1日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修訂發布的新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正式實施,該規范對外賣的相關規定更加詳細明確,建議商家標注外賣制作時間和使用時限,要求外賣公司標明菜名和主要原料。
對此,藍鯨產經記者就外賣平臺是否會要求商家標注食物制作時間和使用時限,詢問餓了么相關工作人員,對方稱:“現在北京這塊法規的要求是商家標注,屬商家義務,平臺會建議商家標注,同時我們還多做了一步:用戶下單后會收到提醒盡快食用”。同時,對方表示餓了么負責這一板塊的合規部門在有新的相關法律條款出臺時都會推送給商家。
隨后,藍鯨產經記者致電上述商家,商家則稱并未接到餓了么的任何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藍鯨產經記者下單的另一個餓了么訂單明確標注了生產日期、冷藏溫度以及保質期限。
隨后,藍鯨產經記者致電該商家,其稱訂單號上一直有生產日期、冷藏溫度以及保質期限信息,是其自身行為,餓了么方面并未有任何提示和通知。
來源:藍鯨產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