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開始,在環保的倒逼之下,中國養豬業開始轉型升級,而且生豬養殖區域緣何開始了區域劃分,在比較優勢之下,西北、東北等地區成為了養豬業重要發展區域,溫氏、大北農、牧原、正邦等養殖大企紛紛幾百萬的布局,總和也已經達到千萬了。各大企業開始瘋狂跑馬圈地整體來看“南豬北移”工程逐步開始。
但非洲豬瘟從2018年8月3號首例公布開始,至今日,已經確認25例!
山東、湖北、河南、河北為生豬調出大省,生豬出欄總量為9791萬頭,占全國總量的14%。行業人士表示,限制調運的18個省份生豬出欄占全國生豬總出欄的68%。接近70%的生豬產能無法進行跨省調運。目前僅西南、華南區域仍可進行生豬調運。
雖然近日河南鄭州屠宰企業的疫點解除封鎖,白條肉等豬肉產品可以流通,但全省活豬依然受禁運影響。
后期全國生豬市場格局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非洲豬瘟非人畜共患,對消費端影響較小。不過,由于我國生豬產能北移,嚴控調運后使得豬肉區域供需出現矛盾,全國整體豬價堅挺,但各區域差別很大。
馮永輝發表過觀點:非洲豬瘟不光影響豬周期,肯定也會影響生豬產能布局。
對豬價的影響一般有幾個層面:供給、需求、成本、流通,目前非洲豬瘟仍然屬于初級階段,并不是全面爆發的態勢,并沒有導致大量死亡或撲殺,連死帶撲殺的豬加在一起在 5 萬頭左右,不到 10 萬頭,這個量級對供應量的影響很小。而需求面來講,影響也不大。
影響最大的就是流通,生豬市場本本身是大生產大消費大流通。從影響流通環節到影響豬周期是有幾個階段。
第一,一旦影響流通環節,生豬禁止調運,必然會有產銷區之分,所以就會形成產區價格下跌,銷區價格上漲。
那下一步如何走?
從9月28日到10月8日,吉林省松原市、遼寧省營口市大石橋市、老邊區、遼寧省鞍山市各村均為經過排查才發現的非洲豬瘟案例,那么后期對于北方,尤其是東北地區各省份是不是要一直持續禁運。
到現在為止大部分省份實施禁運養豬人已經受不了了,如果一直處于禁運狀態無法解除封鎖,必然有養豬人壓縮產能,殺掉母豬。所以禁運時間一長,必然影響產能和存欄結構。到時候就會出現南北相反的結構。
目前南方價格高,北方價格低,北方養豬人如果降低產能,南方價格長時間保持高價,南方養豬人可能會增加存欄量,就可能會“開歷史倒車”,從 2014 年環保拆豬場,農業部規劃的 2016 年發布的十三五規劃就是要“南豬北養”。
所以非洲豬瘟禁運如果持續時間很長,不光影響豬周期,肯定也會影響生豬產能布局。
來源:搜豬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