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這個詞對于喜歡“吃”的廣州市民來說并不陌生。不過,可能很多街坊還不了解,為保障大家吃得好、吃得安全,“菜籃子”也是要考核的哦。而且,大家對“菜籃子”工作的現狀滿意與否,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在全國開展的“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市民測評環節中,是有機會表達的,屆時,歡迎廣大市民街坊對廣州“菜籃子”點評。
落實情況如何 聯席會議考核
2017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同年5月農業部印發《“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任務分工方案》等文件,明確由農業部牽頭,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菜籃子”食品管理部際聯席會議(以下簡稱聯席會議)其他成員單位,負責考核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等36個城市“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落實情況。
筆者了解到,經市政府批復同意,廣州市成立由市長任組長,17個市直部門和各區政府為成員的廣州市“菜籃子”工作領導小組。同時,積極完善工作機制,市“菜籃子”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印發了《廣州市“菜籃子”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
據筆者了解,為推動“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落實,保障“菜籃子”產品安全有效供給,廣州制定了《廣州市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市政府對各區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有關情況進行考核,每兩年為一個考核期,考核得分根據考核期內第二年各項指標數據計算。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為首個考核期。
市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對各區政府“菜籃子”工程建設有關日常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檢查結果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考核評分。考核內容主要為各區政府保障“菜籃子”產品安全有效供給情況,包括“菜籃子”產品生產能力、市場流通能力、質量安全監管能力、調控保障能力、市民滿意度等五個方面。
市場流通能力:批發市場要合理規劃布局
筆者看到,在生產能力考核上,主要考核蔬菜面積、產量和肉類產量。蔬菜面積指本市各種蔬菜(含食用菌,不含西甜瓜、馬鈴薯、草莓)的播種面積。蔬菜產量指本市生產的各種蔬菜(含食用菌,不含西甜瓜、馬鈴薯、草莓,也不含蔬菜加工產品)的產量。肉類產量則主要是指豬肉產量。
市場流通能力主要考核的是批發市場規劃布局和批發市場建設、零售網點密度。要求對“菜籃子”產品批發市場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布局,將其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并按規劃實施。同時,考核年交易額前兩位的“菜籃子”產品批發市場功能建設和管理情況。零售網點密度則指每個行政社區平均建有的“菜籃子”產品零售網點數量。
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每年要執法監督抽查
在對“菜籃子”的考核上,質量安全必不可少。質量安全監管能力考核占比不低,包括“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肉類、蔬菜追溯體系建設情況。具體包括開展“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情況,農業部抽檢本市“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總體合格率以及肉類和蔬菜等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和運行情況。筆者看到,考核內容全面且嚴謹,要求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在力量配備、條件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推進標準化生產,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并且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每年開展一定數量的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督抽查。
市民滿意度:委托第三方評估各區情況
在調控保障能力方面,考核的內容是:
1.“菜籃子”工程調控政策。主要指制定實施“菜籃子”產品生產扶持、市場流通、消費者補貼和應急預案等方面的調控政策。
2.“菜籃子”價格上漲幅度。指根據年度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中的鮮菜、畜肉、水產品、蛋、鮮果價格變化,按權重計算形成“菜籃子”價格指數。
3.“菜籃子”產品儲備制度建設。指根據“菜籃子”產品生產消費實際情況,確定“菜籃子”產品儲備品種(含蔬菜和肉類)和儲備量。
4.信息監測預警體系和信息發布平臺建設。指“菜籃子”產品信息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及信息發布工作開展情況。
5.“菜籃子”工程管理體系建設。
此外,有關部門還將委托權威第三方評估機構,制定評估辦法,統一對各區“菜籃子”工程建設的市民滿意度進行科學評估。調查從生產供應能力、市場流通能力、質量安全保障能力、調控保障能力四個方面設置問卷,以發現市民對廣州“菜籃子”工程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工作,提升市民獲得感。對于“食在廣州”的“菜籃子”供應,各位街坊別忘了手動點贊哦!
加大“菜籃子”保障力度
不說不知道,近年來廣州蔬菜生產保持穩步發展,“本地菜”一直是市民餐桌上的主力軍,其中蔬菜是自給有余的。
2018年,預計廣州蔬菜常年種植面積50萬畝左右,播種面積218萬畝,蔬菜總產量340萬噸,按總量需求(1800萬人)計算,廣州蔬菜自給率達到104%,繼續保持自給有余。
據介紹,廣州蔬菜種植以葉菜為主,輔以瓜豆、根莖等蔬菜。廣州各蔬菜基地基本實現了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成為蔬菜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行者。其中,6個蔬菜無土栽培(水培)基地初步走上了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成為廣州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新亮點。
水產品也是廣州人“菜籃子”里必不可少的品種。廣州市水產品主要產業分類為養殖業和捕撈業,其中養殖水產品在廣州漁業產業中占絕對優勢。按照廣州市人口1800萬,人均消費塘魚產品80克/天測算(塘魚產品泛指養殖類水產品),每天全市消費塘魚產品1440噸。按每尾魚0.75千克計,每天全市約消費近200萬尾魚,全市年消費塘魚產品總量為52.6萬噸,塘魚自給率達74%,超過市政府“菜籃子”塘魚自給率70%的任務目標。
在畜禽生產方面,近年來,廣州一方面大力發展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扶持規模化、標準化、環保化畜禽養殖基地發展,另一方面加大對現有畜禽養殖場的規范整治和區域布局調整,清理禁養區畜禽養殖,整治非禁養區畜禽養殖污染,有力促進了畜禽養殖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的轉變。
來源:廣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