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湖北中晚熟豆集中入市,行情陸續沿預期“軌跡”運行,漢江南北大豆質量和價格“各有千秋”,導致產區采購主體打起了“游擊戰”,即便南北往復“遷徙”,也無法趕上多變的行情。
上周,湖北大豆產區經歷間歇性降雨,阻止了中晚熟大豆收割進程,部分區域農戶搶收豆源質量明顯下降。周末天氣轉晴,隨著大面積收獲和豆源集中入市,各地行情陸續沿之前的預期“軌跡”運行,但漢江南部的質量優于漢江北部,其下行速度稍慢。
本周入市主體將明顯增加,不同類型的品種和高低不一的價格均有需求,產區價格進入低值后,田間待收面積也陸續減少,下周各地價格將在質量透明后進入企穩狀態。
產區陳豆斷檔新豆北上將增
隨著各地蔬菜價格上漲和學校全面開學,豆制品需求明顯增加。沿淮及外圍陳豆供應脫節,令市場選擇空間狹小,即使能尋覓到陳豆,質價也表現出背離現象。在湖北新豆價格大幅走低后,市場將很快放棄陳豆采購,因陳豆加工后的豆制品口感和色澤均趕不上新豆。
受湖北新豆價格日漸下行影響,市場前期的陳豆庫存均積極轉化,產區陳豆斷檔,本周市場經營商和豆制品企業將傾向于到湖北產區補給,湖北新豆北上的流量將明顯增加。建議產區嚴格把控質量,對于“泥花”偏重的、“葡萄干籽”偏多的可按油豆價格單收、單放,提前出手,給后市留下空間。
早熟品種惜售行情受到支撐
湖北早熟豆受農戶惜售、商戶囤積影響,各地收購網點收購量大幅下降,拉動收購商看漲心理,加上中晚熟豆大量上市,許多網點也把早熟豆裝包騰倉。浙江、江西、湖南、廣西以及湖北省內前期采購的這類豆源已陸續消化,雖然中晚熟品種價格較低,但各地加工商仍有選擇早熟豆的傾向,市場“少進慢補”給產區行情帶來較大支撐。
上周,產區早熟豆價格略漲,湖北天門主流裝車價由4960元/噸上漲到5060元/噸;因潛江、仙桃手工早豆與天門機收豆價差較大,加上機收豆“泥花”和青籽偏少,對手工豆源的選擇比常年略低。目前手工豆區域行情表現穩定,視篩選設備不同,多數在5300~5400元/噸。
本周,早熟豆出貨量仍不多,但終因產區收購量大幅下降,大批豆源分散在不同的主體倉內,市場買與不買對產區構不成壓力。產區這種“溫柔”式上漲,市場會慢慢適應。往年那種很快大幅反彈的狀況將改變,今年這類豆源的供應鏈將會拉長,需要長時間“磨合”,但最終重返初期價位的可能性較大。
中晚熟豆上市質價各有千秋
上周,湖北產區待收獲的中晚熟豆受短暫陰雨天氣影響,放慢了集中入市節奏,大幅下跌的行情推遲到周末出現。由于收購商對行情下跌的戒備心理較強,往年的搶收現象未曾出現,但各地質量仍存在較大差異,加上商戶之間的篩選設備多樣化,使得價格“各具特色”,而質量則“各有千秋”。
產區的篩選設備分拋篩、比重篩和增壓比重篩三種類型,每種設備篩選過的“下角料”有明顯差異,同樣的豆源用不同的篩選方式會有60~100元/噸的價差。
漢江南北的大豆感觀和干度出現較大反差,市場優質優價現象明顯,劣質豆區域價格優勢凸顯,導致產區采購主體打起了“游擊戰”,部分采購商甚至上午還在漢江南部,下午便趕往漢江北部。即便這樣南北“遷徙”,也依然無法趕上多變的行情。
上周五,漢江南部的石首、江陵、公安中熟豆拋篩型裝車價為4300~4340元/噸,周六降至4100~4140元/噸;上周五比重篩裝車價4360~4400元/噸,至周六、周日報價已跌至4240~4280元/噸;增壓比重篩由4460~4500元/噸降至4280~4300元/噸。
漢江北部的沙洋、鐘祥、天門、漢川等地因總體質量和感觀均不如漢江南部,上周六不同類型篩選的豆源價格綜合降幅為160元/噸;“中黃”品種裝車價多在4000~4100元/噸之間;大粒型“冀豆”裝車價由4600~4700元/噸跌到4440~4500元/噸。
降幅如此之快,且來得過急,這種現象增加了許多采購商的謹慎心理,但不可能南北往返,最終還是綜合價格和質量進行選擇。
入市主體大增行情逐漸趨穩
由于沿淮地區陳豆離市,河南、安徽許多收購商開始“轉戰”湖北,無論賺多賺少,多有“重在參與”之心。本周,湖北豆區“新面孔”將大幅增加,“看的人多了”就會提振產區收購商熱情。
按照產區上周末的跌勢,其行情基本進入預期低位的邊緣。本周初期依然會有小幅下跌,周末行情會有所趨穩。屆時,同類品種最大降幅不會超過100元/噸,當然不排除有領跌“跑過頭”的現象。食品加工企業入市明顯增加,近期產區豆源流量將明顯加大,其行情轉變將超前體現。
由于產區跌勢較快,之前已流入市場或在運輸途中的豆源,給部分經營商帶來一定恐慌,將出現拋售現象。然而,拋得越快就越需要補充新的豆源,這樣更有利于產區行情穩定。
本周末,中、晚熟品種收獲高峰將過,僅余10%未收,市場應調整心態,放棄觀望,不宜對價格持有續跌情緒,更不宜對末上市的沿淮產區大豆超前期待,可適當增加湖北豆庫存,有許多外因將促使湖北優質豆價觸底反彈。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