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的糧食價格走勢情況就不說了,想必大家已經看得出來,我國的小麥和稻谷價格全面下降,玉米和大豆的市場價格則有了明顯起色。
展望明后兩年,我國的糧食價格會呈現出這樣的態勢,稻麥價格繼續走低,玉米大豆價格則保持高位震蕩的態勢。
2018年,我國小麥稻谷價格全面走低。
截至目前,2018年產小麥和早秈稻,中晚秈稻市場價格整體不及去年已經是一個事實,雖然距離粳稻上市還有幾周時間,但是它今年也不會逃過市場價格大幅度降低的命運,因為這些糧食價格的上漲與否其實都已經在沒有收獲前就被穩穩的訂下。
這其實也是近年來我國實施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的必然結果,畢竟稻谷和小麥是目前僅存的兩大仍在實施收儲政策的糧食作物,但是它們也難逃要必須進行收儲制度改革的命運。
按照不少業內權威學者的預測,未來幾年時間里,我國稻谷和小麥價格肯定還會在今年低價的基礎上再度走低。
所以說,明后兩年,大家遇到不到一元一斤的稻谷和小麥市場價的時候請不要驚慌…...
我國玉米和大豆價格穩重走高。
和最近兩年才開始實施收儲制度改革的稻谷和小麥不同,大豆早在五年前就開啟了改革序幕,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也在四年前發軔。
經過多年的改革歷程,這兩大作物的種植結構,供需關系都有了顯著改善,極大的利好糧食價格的回暖的走高。
以玉米為例,從去年開始,我國玉米供需關系由供大于求變成了供不應求,庫存量也大為降低,由歷史最高值的2.3億噸暴跌至今年的1億噸左右。這些利好因素作用下,本年度國內玉米供需市場將出現2000萬噸以上的供需缺口,極大支撐了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的走高。
國產大豆則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不僅補貼力度前所未有,收購價格也將創今年新高,非常令人期待。
整體來說,明后兩年,我國稻谷和小麥收儲制度改革將繼續進行,兩者的市場價格還有一定的走低空間,這是必然。
而玉米和大豆的情況則相對較好,出現價格走低的可能性不大,更多時候會保持比較高的狀態。
來源:鐘情三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