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相關要求,三亞將在9月30日前完成米粉、餃子皮、伊面等生濕面的包裝實施工作。此后,海南粉、抱羅粉、粉湯、伊面湯這些食品就會結束“裸奔”狀態,消費者再也不用為這些食品含有什么成分,產自哪個作坊而擔心了。
這些海南市民日常食用的食品,來自于小作坊、菜市場、批發市場等,歷來都是處于散裝“裸奔”狀態,有的甚至經過多個環節轉手,消費者很難知曉到底是哪里生產的,生產日期、保質期、配料等亦無處可查。這就埋下了食品安全隱患,無法確保生產商是否有資質,相關食品是否合格,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件,也難以追根溯源,不利于食品安全監管。
筆者覺得,給這些散裝食品“穿上外衣”,督促其合格生產、銷售,有助于加強食品安全保障,確保廣大市民吃上放心食品,十分必要。
終結散裝食品“裸奔”狀態,雖然只是一個細節變化,但是對于規范散裝食品的生產、銷售,還是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能夠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風險概率,保障市民的身體健康。
雖然生產包裝食品需要增設相關設備、加工流程,生產成本也會有所增加;同時,新要求新技術的出現,或會引發行業洗牌。部分實力弱小、生產能力差的小作坊,會被淘汰出局,但有實力、有眼光的廠商,可以藉此機會打造自有品牌,建立規范化的銷售渠道,拓展市場份額。整體行業則因受益于規范化而逐步發展壯大。總的來看,終結散裝食品“裸奔”狀態,確保食品安全,是監管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過程。
按照相關要求,三亞將在9月30日前完成米粉、餃子皮、伊面等生濕面的包裝實施工作。目前,距離截止期所剩不多,生產商、批發商、店家等應及時準備,按期將散裝食品換成包裝食品。同時,監管部門也要在期限截止后,大力開展市場清查整頓工作,鼓勵市民積極舉報違法線索,共同打擊違規散裝食品,將食品安全風險及早掐死在襁褓里。
來源:南海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