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以“社會共治”為主題的高峰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據悉,此次峰會是2018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峰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監管二司副司長范學慧指出,目前食品安全事故頻頻發生,針對上述情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提出要明確食品安全責任,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同時,他表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聯合學校、社會組織、企業、家長等共同推進食品安全治理進程,并充分發揮媒體和群眾的監督作用,營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共治的氛圍。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表示,為了加強食品安全意識,今年3月,中國烹飪協會牽頭聯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中安匯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五家單位共同啟動編寫中小學食品安全與營養視頻課程,并聘請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院士擔任總顧問,目前已經完成課程腳本和前三節視頻課程的初期制作,即將在北京的中小學校試點播出。
清華大學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劉清飛指出,清華大學將充分發揮高校在校園食安社會共治中的科研與學術優勢,利用清華大學的雄厚師資與人才力量,不斷輸送高校智力資源。在食品安全建設方面,清華大學會努力肩負起推動中國食品安全事業的使命與責任,積極承擔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角色。
同時,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副所長蘇婧發布《中國餐飲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報告,用大數據分析餐飲行業現狀。
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張川在峰會上分享了他對網絡餐飲平臺食品安全升級的建議。他表示,美團點評利用大數據技術,先后建立了“天網”和“天眼”等系統。通過智能檢索,系統會嚴格審核商家的資質,并分析用戶在美團外賣、大眾點評等平臺上的評價,繼而形成反饋機制。
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談到,清華大學作為本次論壇與工作坊的主辦方,將會聯結社會各界的優勢資源,提供彼此對話與溝通的橋梁,促進智力、資金、技術成果的共享,為推動食品安全、尤其是校園食品安全的全社會共治,貢獻出新的可能。
會上,餐飲行業企業代表還共同倡議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行動,以營造一種政府引導、企業承擔主體責任、人人參與的社會共治良好氛圍。
來源:人民健康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