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是規范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維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律保障。7月18日至21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帶隊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執法檢查組在廣西進行為期4天的執法檢查工作。據了解,這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自2006年施行以來的首次執法檢查。
在桂期間,執法檢查組先后來到欽州、崇左、憑祥、南寧四地,對大蠔、甘蔗、火龍果、杏鮑菇等標準化生產基地,屠宰和肉類加工公司,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以及多個食品藥品檢驗中心(所)等進行實地檢查。
在進行實地檢查以及聽取自治區情況匯報后,吉炳軒指出,近年來,廣西黨委、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各項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不論是農業綠色發展意識、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還是農產品市場管理意識都很強。在具體工作中,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從根本上保障和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同時注重農產品基地建設,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應該認識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任務還是相當艱巨的,還要繼續努力做好各項工作。
狠抓源頭
政府監管部門加大管控
投入品的質量安全及科學使用,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點和難點。21日,在廣西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情況匯報會上,執法檢查組成員、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植??傉靖闭鹃L王華生率先發問時,首先就提到了關于農藥的使用和管理問題。
“我們知道,農產品質量安全是‘產出來’和‘管出來’的。但是我認為,‘產出來’是重點,因此要重點抓安全生產,將來農產品質量好了,檢測等監管工作自然就會輕松下來。我們想了解一下,小規模種植養殖戶的自律和監控方面,廣西有哪些經驗、哪些做法可以在全國推廣應用?在投入品管理上都有哪些做法?是否可以進行全國推廣?”王華生拋出了問題。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代表提出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千家萬戶生產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怎么監管的問題。”王華生話音剛落,廣西農業廳副廳長王凱學立即進行了回應。
據王凱學介紹,2014年,自治區制定了《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制度》《農藥經營產品備案管理制度》《農藥產品溯源管理制度》3項管理制度,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對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示范門店配套了電腦等電子信息設備,安裝了追溯系統軟件,制定了相應的經營管理制度,嚴格實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專柜銷售、實名購買、電子檔案、溯源管理,基本實現了銷售的高毒農藥100%來源可追溯、100%去向可跟蹤、100%質量有保證“三個100%”的目標。
與此同時,自治區對假冒偽劣農藥實行專項治理。“我們現在是禁止了許多高毒農藥或禁限用農藥,但是市場上一些不法分子在農藥中添加了高毒或禁限用農藥,農民并不知道,在使用以后農產品質量安全出了問題,對廣大農民造成嚴重傷害,所以要加大監管,保障農民群眾利益不受侵害。”王凱學說。
除了對投入品加強管理之外,據王凱學介紹,下一步,廣西農業部門將在市場上盡快推進基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對接機制,倒逼農戶提高種養的質量安全意識。目前,南寧市已經在農產品準出和市場準入方面作了嘗試。嚴格的市場準入之下,加之農業部門和食藥監部門在市場準入方面對接很好,一些散戶如果沒有按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去做、達不到準入條件,產品就沒有辦法進入市場。
“目前南寧試點工作已經初見成效,市場現場抽驗絕大部分都沒有問題。這就說明南寧市的農產品準出和市場準入是很成功的,效果明顯、意義重大。”王凱學說。
創新模式
市場開辦方落實主體責任
7月20日,上午10點,廣西南寧淡村市場。
這里是南寧乃至廣西最大的批零兼營市場,占地近60畝,有鋪面、攤位2800多個,擁有經營業主15000多戶,每天有15萬人次進場交易,年成交額達50億元。南寧市60%的市政府及軍隊機關飯堂、學校、酒樓餐館的肉類蔬菜都是由這里供應。
此時,淡村市場最繁忙的每天凌晨三四點批發階段已經過去,算是一天中人流量較少的時間段,但依舊車來車往,相當熱鬧,前來采購日常所需蔬菜、肉類、水果等的市民絡繹不絕。在淡村市場買菜,已經成為很多南寧百姓的生活習慣,很多人都是這里的常客。
這么大的市場怎么管?靠的就是市場開辦方落實主體責任。“我們現在能做到‘來可查、去可溯’,從我們市場買的農產品,質量絕對過關。”淡村農貿市場食安負責人陸發軍告訴記者,2016年7月,淡村市場建立了區域性食品安全快檢中心,目前,配備6套檢測儀器、12名檢測人員,每天有專人進行巡查,會對50至60個品種進行隨機抽檢,還會攜帶便攜式快檢設備在攤位上隨時抽檢。目前,這個檢測中心已經成為南寧農貿市場里覆蓋面最廣、檢測品種最多、檢測項目最齊全的單位。
為了親自檢驗一下快檢效果,記者走進市場,在一些蔬菜攤上隨機挑選了韭菜、芥藍、蓋菜、菜心四種蔬菜。15分鐘后,快檢結果顯示,全部合格。
陸發軍介紹說,以前,對于市場抽檢,經營戶們都不太配合,因為一旦被查出問題,生意必定受影響。現在攤主不但配合,甚至希望市場每天都來抽檢他們的菜,這樣來買菜的人會更多,生意也會更好。凡是在日??鞕z中被檢出農殘超標以及經營其他不合格食品的攤點門店,市場方面將立即采取停攤處理并根據合同約定進行一定數額的違約處罰。
從“怕檢驗”到“不怕檢”“歡迎檢”,伴隨市場主體責任的落實,各農貿市場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據了解,2016年,廣西自治區食藥監局與區農業廳、區水產畜牧獸醫局聯合下發《關于加強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工作的意見》,要求進入廣西批發、農貿市場銷售的畜禽水產品必須有檢驗檢疫等合格證明文件。目前,廣西正在建設全區市場銷售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檢監測系統,計劃于今年年內實現全區每個鄉鎮(街道)配備農殘和獸殘測試儀各一臺,市場開辦方每天開展農藥獸藥殘留檢測,并在市場公示檢測結果。全區已有637個鄉鎮完成了2017年采購計劃,并于當年12月底完成系統對接、試運行與基礎數據錄入。
市場主體責任的落實,不但確保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還樹立了市場的良好信譽,帶來的是消費者的滿意和放心。多位前來買菜的市民被問及“是否會擔心農藥殘留”“是不是對買的菜放心”等問題時都表示,不會擔心,因為相信在正規市場買的東西不會出問題。
追溯管理
基地建設積累有效經驗
欽州大蠔,學名近江牡蠣,是全過程無投料無投藥的海上牧養綠色產品,也是當之無愧的舌尖美味。將大蠔外面堅硬的殼撬開,再加入芥末等蘸料后直接入口,鮮美的味道充斥口腔,刺激的快感讓人回味無窮。因此,生吃大蠔是很多美食愛好者的心頭好。但是想要培育出優質鮮美的生蠔,對養殖環境要求很高,尤其是海水質量,更是重要因素。
欽州,被譽為“中國大蠔之鄉”,是我國大蠔的主產區及苗種供應地,培育的蠔苗產量占全國的70%。19日,執法檢查組來到欽州濱海新城鉆石海岸檢查大蠔養殖基地生產情況。
在養殖現場,記者看到,每一只欽州大蠔身上都綁有二維碼,用手機掃碼之后,這只大蠔的前世今生立即呈現眼前,讓人吃起來更加放心,這一切都得益于欽州市大力實施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據介紹,為了保證大蠔的優良品質,近年來,欽州市高度重視向海經濟發展,積極開展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質治理,加大大蠔養殖海域水質監測。2017年,欽州創建了欽州港區七十二涇大蠔養殖(核心)示范區,成為自治區現代農業特色核心示范區。示范區以“公司+合作社+農場+農戶”的經營模式,加強養殖水域水質監測,對企業的投入品購進、生產用藥、產品采收、檢測數據、銷售去向進行全程記錄并上傳公開,消費者可以通過查詢機、手機等終端掃描產品的二維碼,查詢到相關質量安全信息,確保放心消費。
欽州大蠔基地建設是自治區基地建設的一個縮影。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廣西狠抓大宗農產品基地建設與質量安全把控,不斷加強農產品生產過程管理,構建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強化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截至目前,全區共有300多家“三品一標”企業(合作社)試點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全區90%以上獸藥經營企業安裝使用獸藥gsp管理系統,約2000家養殖企業聯網使用廣西養殖環節動態監管系統,已有36家無公害養殖企業開展產品掛標上市試點工作,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來源:法制日報 朱寧寧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