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 通訊員 謝旺 記者 王敏 衡陽報道
提起熊文初,村里人無人不知,這個有著先天性白內障的中年人,是個養豬脫貧戶,每天靠著自己心中那156步,年養豬出欄110余頭,土雞100余羽,年純收入達6余萬元,是靠自己雙手脫貧致富的典型。
熊文初是湖南省衡南縣洪山鎮新境村社公組貧困戶,一家五口人,曾經是靠吃低保來維持生活,想著上有老下有小,自己還患有嚴重的先天性白內障,視線模糊,既沒有技術也做不了體力勞動,于是他便想到了養豬致富,搭建好簡易的豬棚,開始了他的養豬生涯,每天靠著自己心中那156步,走到豬舍忙碌是他每天的生活縮影。
熊文初告訴記者:“我看不清路只能直行,我起初只能由我老母親牽著我一步步走到豬舍,一共是156步,我就在心里記下豬飼料放在多少步,每個豬圈在多少步,每次該舀多少飼料等等,就這樣從失敗中慢慢摸索……”熊文初當初也有過想放棄的念頭,覺得自己是個廢人,可是想到家人,想到幫助他脫貧的人他堅持了下來。
去年,在得知他的基本情況后,衡南縣委副書記蔣崇華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幫助他引進了三頭母豬,還特意請獸醫給他進行技術培訓。
熊文初說,今年已經有兩頭母豬產下10余頭小豬崽,每逢母豬產崽時,娘倆更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豬舍內,精心照料,雖然很辛苦,但是很開心。
談及自己幾年來的變化,熊文初感慨萬千:“以前家里吃了上頓沒下頓,打雷下雨了沒個棲身的地兒,靠著僅有的低保過日子……”通過幾年的努力,在家底還不是很豐厚的情況下,熊文初毅然申請了危房改造,建了一棟三層的小洋樓。
熊文初說:“我要先保證家人的住食問題,再著手擴展……”說干就干,他便四處籌錢擴大養殖規模,現如今已發展到三個養豬棚,大的飼養肉豬,小的豬舍飼養種豬和小豬仔。
“前兩年,我賣了212頭肉豬和200余羽雞,包括賣豬糞和雞糞等一起純收入達到10萬元。”說起這筆收入熊文初滿滿的自豪,在他的努力下,豬場效益日漸增加,村里也幫忙聯系出售,紅紅的票子進入口袋樂得一家人合不攏嘴。
說起以后的生活,熊文初臉上露出了舒心又自信的微笑,大兒子也患有先天性白內障,通過三次手術后已經逐步康復了,小女兒這次考試也得了獎狀,一家人甚是開心。“如今,我想再引進一些果樹苗,栽種一些柑橘苗和水仙桃等外地優質水果苗,利用豬糞做肥料,把家中的空地充分利用起來,還可以環保……”
來源:紅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