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越低的生意,越容易進入,而門檻低,如果又比較容易賺錢,那就會有千軍萬馬涌入。過去,中國的養豬業就是這樣,規模大的,未必比小散成本低,從一頭豬的盈利上看,規模養殖賺得錢也許更少。在這樣一個時代,規模場是很難發展起來的。因為當規模不能形成規模優勢的時候,大投入的規模養殖沒有市場競爭力,大多數只能是官方背景的、國企背景的、政策性的、戰略性的。早期的規模豬場就屬于此類。今天,這種情況正在被迅速改變,因為,門檻在不斷增加和提高。
門檻在不斷增加和提高
一、政府:環保門檻
過去,農業污染其實也是一直存在的,但政府采取了容忍的態度,因為這涉及“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對涉農的人動手,等于是欺負弱者,加上這樣做又沒什么好處,所以,幾乎沒人提農業污染。不是看不到,而是不想管。
但今天不同了,國家正在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方式的變化,要從粗放式的發展,轉向有質量的發展方式。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所以,農業污染不再例外。
的確,養殖業的污染其實很嚴重: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唐納多.約翰遜估計一頭牛每天排泄甲烷200-400l,據說相當于一臺汽車一年的尾氣。而一頭豬一年排泄的糞尿大約是兩噸,是人的五倍。中國每年出欄肉豬7億頭,大約就是14億噸糞尿。這樣看,污染肯定是存在的,而且是驚人的。
現在,中國環保的壓力本來就很大。而美國又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中國成為事實上的老大,對世界是有承諾的。對這一點,大家要有清楚的認知:中國對世界有減排承諾,所以,環保高壓是一定會長期存在的政策。當然,這并不代表可以以此為借口強拆、濫拆。不過,養豬不交稅,又污染環境,有些地方政府拿到了幾個文件,自然態度不一樣了。
這是悲劇,中國的養殖環保問題是幾十年累加形成的,但很多地方政府卻要在幾個月內徹底解決。就像得了幾十年的慢性病,現在要幾個月就治好。
但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未來,想養豬,環保已經成為一大門檻了。不管你是“中糧”、“正邦”,還是誰。招商引資的時候可以大開綠燈,污染了環境,引起周邊居民投訴,照樣會對你下狠手。
從現在到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消滅“小散”的,除了豬價導致的深虧,恐怕就數環保了。今天還沒嚴厲起來的地區,我們也不能僥幸,除非你是山區,天高皇帝遠。
二、同行:成本門檻
在養豬領域,如果你不違反國家政策(比如:環保),能夠消滅你的大致有四個可能:
1、大的疫病
2、深度虧損
3、消費者
4、同行的成本
第1和第2都好理解。消費者代表需求,消費升級了,都去吃小龍蝦去了,豬肉的消費肯定要減少。養水產的會宣傳吃水產的好處,養牛羊的,會說牛羊的好處。不爭的事實是:水產和牛羊肉的消費量的確是年年上升。所以,如果豬肉的品質不升級,消費量大概率是會下降的。
說被“消滅”有點太殘酷,我們可以說是“淘汰”。這個世界的主流發展規律從來沒變過,就是叢林法則的弱肉強食。也就是強者淘汰弱者。市場是這樣,國家也是這樣。
比如以色列:以色列的總人口只有855萬人,大約也就相當一個徐州市的人口。但以色列的農業、軍事、安保都是世界一流的。以色列這樣一個小國家甚至能造先進的戰斗機和導彈,太厲害了。所以,國家小不怕,只要強。以色列的人均gdp排名是世界第20位,排在在法國、日本、英國和意大利前面。你要知道,這已經很厲害了,因為以色列建國是1948年5月14日,到今天也才70周年。以色列建國初期就遭遇了阿拉伯國家的群毆,經歷了五次中東戰爭,但卻越打越強,現在把巴勒斯坦搞得痛不欲生。這就是強者的生存邏輯。
以色列的崛起告訴我們:大不一定強,但強一定有機會大。以色列本來是客居巴勒斯坦的,現在反倒把人家的國土給占了。養豬業也是這樣,你有多少母豬不是炫耀的資本,你的絕對成本是多少,能否領先行業?
養豬業的競爭不像賣飼料、獸藥,你搶他的,他又搶你的。你的生意被誰搶走了,那是清清楚楚。但競爭又是事實存在的,否則,是誰在淘汰你?當然是同行了。因為同行的成本低他就可以撐下去,你撐不下去了,就被洗出局了。所以,你的競爭對手是誰?是那些成本比你更低的同行。你的競爭對手可能數量很大,不是一個個具體的,但又是客觀存在的。
成本門檻是什么?就是行業平均養殖成本!低于平均成本線的,自然靠成本可以淘汰掉高于成本線的。而且,這個平均成本線隨著行業的進步,被不斷地拉低。
來源:養豬資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