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甘南州夏河縣唐尕昂鄉讓吾道村,種植當歸這個“新門路”給村民們帶來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中新網甘肅甘南7月13日電(艾慶龍)蒙蒙細雨中,任青卓瑪穿梭在田間地頭為當歸除草,“最晚到9月下旬,當歸便可收獲。”作為地地道道的農民,她至今都不敢相信這片土地不僅能填飽肚子,還能“鼓”了全村村民的錢包。
“崇山峻嶺,千溝萬壑”是任青卓瑪所在的甘肅甘南州夏河縣唐尕昂鄉讓吾道村的真實寫照。當地雖有種植青稞的傳統,但起早貪黑換回來的只是自給自足,辛勤勞動與低收入的反差,使這個不起眼的村莊被貧窮“籠罩”。
63歲的任青卓瑪在土地上辛勤耕作了大半輩子,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人”,可也是出了名的貧困戶。“一畝青稞收入只有500元。”她告訴記者,種地所得不僅要給家人看病,還要供孩子上學,勞作一年,能維持生活都要謝天謝地。如今,種當歸這個“新門路”讓她在田間地頭尋找到了摘掉“貧困戶”帽子的希望。
“村民們大多為藏民,普通話水平低,與人交流困難重重,因此外出務工行不通,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唐尕昂鄉黨委書記唐曉文介紹說,該村平均海拔達2600米,屬于高寒地區,不適合種植蔬菜和糧食,“經過專業技術人員檢測土質,發現當地適合種植中藏藥材”。
2017年,當地開始試種當歸,技術免費、種苗和農資均有補貼……各類優惠政策“涌入”讓吾道村。由于沒有種植先例,村民們對其抱有懷疑態度。該村趙曉林作為試種農戶告訴記者,他開始也不敢嘗試,后來知道有補貼,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種植了一畝當歸。
趙曉林說,同樣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一畝當歸收入5000元,這相當于十畝青稞的收入,何樂而不為?今年他擴大種植面積至5畝,“哪怕市場不景氣,也能保證不虧本”。
趙曉林如此有信心的原因,是該村成立了中藥材公司,統一在種植基地完成育苗環節,以保證藥材質量。同時,當地政府為公司投入運轉資金,保證每家貧困戶每年分紅2400元。
“政府幫助貧困戶入股參與分紅,分紅所得可抵消一畝當歸苗的價格,使貧困戶‘零資金’參與種植。”讓吾道村黨支部書記加布老說,中藥材公司還將以不低于市場價格進行回收,以此來保證種植戶的收益。
如今,在當地種植中藥材的農戶已從最初32戶發展到119戶,種植面積也從32畝擴大至334畝。唐曉文說,2018年中藥材預計收益可達250萬元,而種植中藥材的“新門路”也將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新武器”。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