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是市民最大的“菜籃子”。市民到哪里買菜最放心?昨日,長沙市食藥監局公布了今年首次在內五區開展的農貿市場評比結果,芙蓉區、天心區、岳麓區、開福區和雨花區各評比出一個最佳農貿市場和一個最差農貿市場。市民在哪里買菜最舒適、最放心,看看這個“紅黑榜”就能一目了然。
每三個月評選一次
最差市場將被約談
長沙著力實施“一圈兩場三道”建設兩年行動計劃,為市民打造“15分鐘生活圈”。長沙市食藥監局在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過程中,著力提升農貿市場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開展規范化農貿市場考評活動,通過評選最佳農貿市場和最差農貿市場,以切實解決食品衛生環境問題,改善市場經營環境,同時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營造良好的社會共治氛圍,確保市民放心消費。
長沙市食藥監局食品流通安全監管處負責人唐磊介紹,該評比將每三個月開展一次,對于被評比出來的最差農貿市場,市局將對市場開辦方、街道社區負責人進行約談,督促整改后再進行飛行檢查,并將結果予以公示,督促農貿市場開辦者以及場內食品經營者主動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14條細則
筑牢農貿市場食品安全防線
最佳市場好在哪里?最差市場需要在哪些方面整改?以芙蓉區此次上榜的“最佳”火星農貿市場和“最差”瀏正街農貿市場為例,該區食藥監局副局長劉正軍介紹,火星農貿市場雖然是個老市場,但評分有90多分,街道通過共享共治,市場內外衛生隨時有專人打掃,環境干凈了,食品安全風險就會減少,冷鏈門店建設到位、證照臺賬規整等都為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相比之下,瀏正街農貿市場存在證照不全、臺賬不齊、風險防控不到位等情況,市場內衛生環境也很差,說明市場主辦方管理職責沒到位。
記者了解到,農貿市場的評比是根據《長沙市規范化農貿市場評分標準》(以下簡稱《標準》)進行“一條線”評比,《標準》包括市場方管理職責、違法場外交易和環境衛生、規范經營以及其他4個方面,涉及機構設置、信息公開、食品安全責任、環境衛生、經營設施、部門監管、快檢室等14條細則,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有10條。
《標準》的評分細化到市場不合格產品處理結果是否公示,米粉、濕面、豆制品等冷鏈銷售的溫度、濕度以及容器是否符合規范要求,肉品的檢疫證明是否齊全并公示,快檢室運行情況和陽性產品的處置結果是否有記錄和留存等。
來源:長沙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