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國挑起的中美經貿摩擦,中國政府采取對等措施,同百姓餐桌有關的就有大豆。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國家糧食行業主管部門人士認為,從雄厚的國家糧食儲備到日益成熟的全球市場運作能力,百姓餐桌可保無虞。
作為國家糧食儲備“壓艙石”,中儲糧有關負責人說,我國油脂油料儲備體系完善,儲備資源充足,加工和流通配套能力良好,能夠隨時響應保證供應、穩定市場的調控指令。
儲備資源充足。我國具有較為完善的儲備體系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儲備庫存,其中大豆和食用油是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近20年不斷發展,儲備規模、品種、布局都已比較完善,能夠滿足國家保證供應、調控市場的需要。
流通能力良好。目前儲備大豆和食用油主要儲存于全國油脂油料加工集散地和重點產銷區,周邊均能夠便捷抵達加工設施,能夠及時將原糧加工為終端產品。
儲備與加工緊密結合。中儲糧將儲備庫與加工廠一體布局,形成油脂油料儲備和加工基地,使儲備輪出到加工的鏈條縮短、效率提高。目前中儲糧年油脂壓榨能力達到650萬噸,投放市場更加高效,維護市場穩定能力更強。
據介紹,近兩年來,中儲糧主動調整進口來源地,有計劃地通過進口和國內收購增加油脂油料儲備,通過調整進口產地和到貨安排等方式,穩步推進儲備增儲工作,優化品種布局結構,進一步增強了儲備的保供和市場調控能力。降低集中度過高帶來的風險,形成穩定成熟的多元化國際貿易渠道。
“以南美為主的非美大豆進口已占到我國大豆進口量六成以上。從中儲糧油脂公司的進口情況來看,2017年進口大豆26.2%來自巴西,43.2%來自阿根廷、烏拉圭。”中儲糧辦公廳副主任申雷海說。
作為我國第一大糧油食品企業、世界第五大糧商,中糧集團已實現全球布局市場化方式保障供給。通過市場化商業化運作,中糧建立了超過我國進口糧食貿易量一倍以上的全球貿易能力。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說,作為全球最主要農產品出口國之一,大豆、玉米、糖、乙醇、咖啡等品種出口量均排名世界第一的巴西,是中糧在南美洲業務開展最廣泛最深入的國家。中國每年進口的大豆中約46%來自巴西。作為巴西大豆主要進口商,中糧每年進口大豆,巴西占一半。
中糧與阿根廷長期維持著良好貿易合作關系。2017年谷物和油籽總經營規模達1238萬噸,位居阿根廷第一。2017年,中國從阿根廷進口大豆635萬噸,其中中糧進口大豆120萬噸,占19%。
從豆油來看,全球植物油貿易量超過8000萬噸,豆油供應缺口可通過進口豆油、菜油、葵油等植物油品種來滿足。從豆粕供給看,全球油料和粕類貿易品種豐富、規模較大,可以增加從南美等國家的大豆進口,增加菜籽、葵籽等油料進口,增加豆粕、菜粕、葵粕和魚粉進口。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分析,通過多措并舉,中國有能力應對美國大豆進口減少的缺口。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人士表示,國內大豆產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今年10月到明年2月,此時段為美國大豆主要出口期。今年巴西大豆豐收,我國主要進口巴西大豆。第二階段,即明年3月以后。當前巴西、阿根廷等大豆出口收益較好,預計明年南美大豆種植面積大幅增加。中亞“一帶一路”國家也可能增加大豆種植面積。2019年3月以后的大豆進口依然有保障。
“我國可以通過增加國內大豆產量,拓寬大豆、粕類進口來源等措施保障供給,同時加強飼料配方的研究,減少對豆粕需求的依賴,降低進口需求,相信有1年至2年時間,將完全彌補美國大豆退出后的缺口。”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說。
“一帶一路”沿線堪稱世界糧倉。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大豆產量和出口量近年來增長較快。近三年,俄羅斯大豆出口增長達到150%以上,這些國家土地資源充足,具有較強的增產和出口潛力。
來源:中國國門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