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銅梁讓監管“跑贏”風險 確保群眾食品安全
保障食品安全,“亡羊補牢”不如“防患于未然”。銅梁區食藥安辦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強化部門協調配合、加強制度建設等措施,正力爭把各類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階段,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的底線。
而這只是該區以預防為主、風險管控為先,不斷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的一個縮影。據銅梁區食藥監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區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目標,不斷健全協調機制,強化部門聯動,立足“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著力構建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努力讓監管“跑”在風險前面,有力保障了全區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著眼源頭,推動關口前移嚴防死守
截至目前,銅梁全區“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達152個、重慶市名牌農產品達4個,發放《重慶市農產品產地準出證明》8本。從保障農產品安全質量上取得的上述成就,彰顯了銅梁區在源頭嚴防付出的努力。
“農產品的種植養殖,是食品安全和對其進行風險管控的第一道關口。因此盯緊田間地頭,推動關口前移,是我們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步。”銅梁區食藥安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此,結合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示范創建工作,銅梁區不斷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持續開展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畜禽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殘留超標等專項整治,規范種植養殖業,強化農產品質量源頭監管。
針對可能出現的其他源頭“污染”問題,銅梁區各部門各司其責,確保不留一絲隱患。其中,銅梁區城市管理局明確了馬家灣小吃街、法建路大排檔、白土壩夜市等7個地段為臨時攤區,先后合理有序引導20余家流動商販進入市場;銅梁區商務局牽頭實施了城區9個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新建7個標準化農貿市場;銅梁區食藥監分局督促城區2個農產品批發市場自建快檢站,對外公示檢測結果,確保進出入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覆蓋過程,每個環節層層設防
在加工、流通、消費等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銅梁區亦層層設防。
特別是在廣大家長關注的校園食品安全上,今年春季開學期間,銅梁區綜治辦聯合區公安局、區工商局、區食藥監分局等部門,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檢查學校(含幼兒園)食堂202家、校園周邊食品經營戶3207戶,發現并整改食品安全隱患938起,取締校園周邊食品流動攤販8戶,立案查處12起,有力整治了校園及周邊的食品安全環境,確保校園食品安全。
同時,銅梁區不斷加強對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餐飲企業監管,嚴密監控食品加工流程,積極開展“明廚亮灶”工程。截至目前,學校食堂、保健食品會銷企業等重點單位動態監控覆蓋率達到100%。嚴厲打擊有毒有害物質非法添加、病死畜禽收購屠宰等違法行為,組織開展農村家宴、網絡食品等重點領域食品安全綜合治理,確保了全區未發生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件。
對網絡視頻交易平臺和網絡服務經營者,銅梁區也進行全面監督檢查。截至目前,共計下達責改通知書15份,警告1起,督促其在網頁主頁面公示餐飲服務提供者的食品經營許可證、量化分級、地址、單位名稱等信息,強化經營者、送餐員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
隱患排查,確保風險防控
排查是風險防控的重要手段,我市正在大力推進的食品藥品安全四大專項行動中,“大排查”是風險防控的基礎,是當前的首要任務。
對此,銅梁區對全區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主體進行全覆蓋的風險隱患日常巡查、檢查和專項檢查。今年以來,全區共建立了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藥品生產、藥品流通、醫療器械、化妝品7個環節的共性隱患35條,落實整改措施43項。指導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自查1968家,上報風險156個。排查企業2084家,發現風險隱患262個,完成整改230個,停產停業4家,實現了全區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的食品安全風險等級評定。
在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等環節,針對食品安全監管的盲區和存在的隱患,銅梁區建立了風險隱患排查及治理制度,制定并印發了《銅梁區食品安全風險會商制度》《銅梁區食品安全全程監管工作機制》等文件,同時明確了存在職能交叉的監管部門各自的職責,完善了監管機制,有效預防了食品安全風險。
此外,銅梁區還建立食藥監與公檢法常態化協調工作機制,制定實施細則,召開聯席會議,進一步深化“行刑銜接”,著力解決食品藥品安全違法犯罪取證難、移送難、入罪難等問題。今年以來,區食藥監、農業、公安等部門加大力度,依法查處了一批食品藥品安全違法案件,共計辦理食品藥品安全相關案件155件,公安機關依法對涉嫌保健食品詐騙、涉嫌銷售假冒偽劣食品等17件案件立案查處,抓獲18人,極大地震懾了違法犯罪分子。 張亞飛 劉玉佩 龍博
來源:重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