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豬肉價格出現大跳水,每公斤20元的價格成為市場常態,有時打折促銷甚至低至每公斤14元。豬肉價格低,對于消費者來說是福音,但對于生豬養殖戶來說卻是一個惡夢。低價肉到底是喜事還是壞事?我們該高興還是擔憂?
豬肉賣出“白菜價”
“豬肉優惠了,每公斤只需16元,大家快來買呀!”農貿市場豬肉攤檔傳來的叫賣聲讓很多不常買菜的市民驚詫不已。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豬肉的價格鮮有低于每公斤20元的情況。目前豬肉價格這樣“玩跳水”,是不是真的呢?
對市區多個農貿市場及超市走訪后,記者了解到,雖然各地肉價有些小差異,但各賣場的豬肉報價基本差不多:上肉每公斤20元,瘦肉每公斤28元,排骨每公斤40元。由于肉的新鮮程度不同和品質不同,實際上顧客購買時肉價更低。有時市場為了提高銷量而進行優惠促銷,上肉甚至低至每公斤14元。并非所有肉類價格都那么親民,如牛肉每公斤零售價84元,雞肉每公斤零售價40元。跟這些肉相比,豬肉幾乎只有一半的價
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養殖一頭110公斤的外三元生豬虧損仍在155.5元,這樣有些養殖戶還是補欄比較謹慎,選擇觀望,等待合適的時機再入市。不過養豬朋友需要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選擇合適的時機補欄仔豬,合理安排生產計劃,并切忌從不同的養殖場購買同一批仔豬,以免造成更大的養殖風險。
“現在豬肉都是賣的白菜價。”市區一家超市的主管鐘先生告訴記者,相比以前,豬肉價格下降了很多,目前一直在低價位徘徊。“以前豬肉價格一般為每公斤26元至28元之間,現在一般豬肉都低于20元每公斤。”
豬肉價格的下降讓天天與菜籃子打交道的市民得了不少實惠。正在一市場買菜的市民周女士告訴記者,低價肉讓她省了不少錢,她說:“豬肉是家里最常買的肉類,無肉不成席,我家很多菜都要放點豬肉。這段時間豬肉便宜,買的量也比以前更多了。”
雖然大部分受訪市民對豬肉價格下降持歡迎態度,但也有市民有不同的看法。“雖然豬肉價格下降減少了消費支出,但也十分有限。飲食要講究營養均衡,其它雞、鴨、蔬菜也是要吃的,總不能天天吃豬肉吧。”市民黃先生說道。黃先生同時還擔心,現在豬肉價格太低,以后會不會出現反彈,出現買不起肉的現象。
肉價跳水讓養殖戶很受傷
據了解,豬肉價格大幅下降始于2017年底,直到現在豬肉價格還維持在低位。豬肉價格降低,最大的受害者是生豬養殖戶。很多養殖戶反映:沒錢賺、虧本、工人工資發不出。
“現在生豬出欄價格為每公斤11.4至11.6元左右,價格最低時候為每公斤9.6元。這個價格比我們的成本價還低,我們出欄一頭豬,每公斤成本約為13至13.6元,現在養豬真的是賠本賺吆喝。”仁化縣風順養殖合作社負責人陳景標苦笑著說道。
據介紹,陳景標的養殖場目前生豬的存欄數為3000多頭,現在養殖場正處于舉步維艱的尷尬境地。養下去虧本,不養也虧本。生豬養殖也像其它農副業一樣,從投入到產出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為了降低成本,很多養殖戶都是自己飼養母豬來為養豬場供應豬苗,按照母豬長大到產出豬仔、豬仔再成長為豬苗、豬苗再成長為可出欄的肉豬的過程循環養殖。據悉,正是這個漫長的過程,讓生豬養殖這艘“大船”一旦開動起來就難以調頭。
生豬養殖是農村的重要產業之一,不少農戶通過生豬養殖脫貧致富奔上了小康。除了一些大型的生豬養殖場,還有很多農民也參與生豬養殖,成為當地合作社的散養戶。據陳景標透露,在生豬行情較好的時候,他們合作社生豬的數量可以達到2萬多頭。
“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散戶會越來越少,最終可能會消失。”陳景標對近期豬肉價格走勢并不樂觀,他表示,可能要到7月中旬到8月初豬肉價格才會有小幅上漲。
全國市場大環境是推手
是什么原因造成豬肉價格下降的呢?“主要原因還是全國豬肉供應過剩造成的。”市農業局畜牧科葉慶強對這個問題發表了他的看法。據介紹,近段時間,北方養殖戶大量增加,生豬出欄量隨之大增,導致全國生豬供應量過剩,市場達到飽和,引起了豬肉價格的“跌跌不休”。他說:“生豬到了出欄時間一定要屠宰的,繼續養下去則要虧本,所以價格低也要賣。”
葉慶強表示,豬肉價格下降是市場這只無形的“大手”調節的結果,多年來,我國豬肉價格起起伏伏地波動,并呈現一定的周期性,有人將之稱為“豬周期”。他認為目前正是“豬周期”的谷底,過了這個谷底期,豬肉價格還會回歸正常價格。
來源:三農聯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