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羊城晚報》曾報道廣州部分超市在售的三文魚產地標識為“本店”,消費者難以從標簽上直接區分是進口還是國產。而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上線民聲熱線時,廳長王中丙表示,生食國產淡水三文魚更容易感染寄生蟲,并強調將督促相關商家做好產地標識,保障消費者知情權。新聞報道后引發多方關注,記者從連鎖超市永旺了解到,目前廣東永旺21家超市的即食三文魚已經全部更新了標簽。
昨日,在天河城負一層的永旺超市,記者看到,壽司冰柜里整齊地擺放著一盒盒切片三文魚刺身。記者查看發現,外包裝上配料一欄,在三文魚后面加上了“原產地:法羅群島”(見上圖),產地一欄則仍標注著“本店”。永旺超市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稱:“超市從供貨商處原條收貨后,會在本店進行切片、分裝,根據現制現售即食商品標簽的相關指引,公司現制現售的產品都須標注‘本店’字樣。超市的三文魚原料一直都從法羅群島、挪威等地進口,為避免消費者誤會,所以對配料一欄進行了調整,希望能讓公眾買得放心”。
在taste百佳超市,記者發現,即食類三文魚產地標注為“挪威”,烹飪類三文魚產地標注為“智利”。在廣百超市,記者未發現即食類三文魚在售,雪柜里冷凍保存的三文魚,產地標注為“大西洋鮭魚”。
此前,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王中丙強調,該廳要求商家做好產地標識工作。不過,他也表示“規定的落地還有待多個部門加強合作、聯合執法,這樣才能形成威懾力。”
記者了解到,目前針對該要求尚未有明確條例。對此,廣東省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監管部門,他們鼓勵商家自覺做好標識,取信于消費者。
來源:金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