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肉食品產業對環境、人類健康和動物福利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肉食品產業的未來究竟在何方呢?
肉類食品的經濟狀況如何?
食品和農業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板塊之一。雖然現在已經不是14世紀,而且我們也已經不再有76%的人口以農業為生,但是農業勞動力仍然占據全球勞動力的26%。而且這些人群中就包含了在肉食品供應鏈工作的所有人,比如屠夫、包裝工、零售商和大廚等。
在2016年,全世界肉食產品的產量估計有3.17億公噸,而且這一數字預計將繼續增長。而全球肉食產業的價值也從900億美元一直增長到7410億美元。
盡管目前從事農業工作的英國人只有不到2%,但是這條行業鏈現在已經包含了農業綜合企業、零售商和消費部門。根據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業事務部的數據,2014年食品與飲品部門為英國經濟貢獻了270億英鎊,而且為380萬人提供了工作崗位。
我們難以將肉食品產業對全球經濟做出的貢獻區分出來。聯合國糧農組織聲稱,家畜大約占據了農產品輸出的40%,而且保證了接近13億人口的生計和食品安全。
肉食文化和其社會重要性在哪里?
烹制肉食或許就是智人發育出巨大腦容量的原因之一,這一行為也讓我們人類發展到今天這一地步。烹制讓肉類和蔬菜的卡里路比生食更容易吸收。
某些動物的馴化以及野生谷物和蔬菜的種植標志著肥沃月灣(古代農業地區)人類農業史的開始。肉類食物的狩獵和馴養一直貫穿著人類的歷史和神話傳說,法律和宗教體系中也有涉獵。而且中世紀的森林法律曾經規定了只允許英國皇室成員捕獵的區域。
那么肉食品對于人類生活仍然是重要的嗎?有人認為,雖然我們總是吃肉,那并不意味著我們必須一直吃肉。那么,如果我們能夠從別的地方獲得所有的營養素和蛋白質,那我們還應當繼續吃肉嗎?
肉食品的生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老式的混合種植型農場中種植小麥并且養殖雞和豬。在美國超過半數的老式農場在2012年的銷售額還不到1萬美元。但是在20世紀隨著農業產業革命的不斷進行,如何實現投入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呢? 最終的結果就是出現了工廠化農場,首先是養雞場,然后養豬場,最近又出現了養牛場。生產者發現動物能夠圈養并且使用飼料喂養,而且有可能生長的更快、更肥胖。從1925年開始,在美國一只雞走向市場的平均時間從112天縮短到了48天,但是上市的重量卻從2.5磅(約1.13公斤)增長到6.2磅(約2.81公斤)。
養豬場和養牛場也跟著學習。母豬一旦懷孕就會被關在孕育籠中長達4個周時間,在生下小豬之后就會放入到分娩籠中,避免它們壓傷幼崽。產業化培育的豬都是在室內空間培育的。養牛場現在有著相似的流程,肉牛最后幾個月的生命會在圍欄內養肥。
肉食品對于人類健康有什么樣的影響?
除了環境問題之外,產業化肉類產品對于我們人類的健康有著許多的影響。比如說沙門氏菌和彎曲桿菌等能夠傳遞給人類細菌,這些細菌能夠在大型農場中傳播。這些病原體能夠進入到農場和屠宰場周圍的環境中,并且使人致病,這是人們現在最大的擔憂。
盡管沒有足夠的研究探索動物中抗生素的使用與人類抗生物耐藥性之間的聯系,但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認為這是非常重大的問題。抗生素的用量非常大,在美國估計有80%的抗生素被用在農場動物身上。英國耐藥性獨立調查委員會會長jim o’neill,就呼吁人們采取行動,減少農業領域抗菌劑的不必要使用。
目前的農場模式對于環境有著什么樣的影響?
我們難以將不同農場模式和類型對環境的不同影響區分開來。許多測量注重的都是農場模式對于農業的影響,但卻并未區分耕種與畜牧或者產業化工廠與小型農場之間的區別。接下來,我們將開始探索肉食物產品行業所帶來的問題。
首先,是水的消耗。
2010年一項關于肉類水足跡的重量級研究估計,雖然蔬菜的水足跡大約為每公斤322公升,水果的水足跡為每公斤962公升,但肉類似乎更加饑渴。雞肉的水足跡為每公斤為4325升,豬肉為5988公升每公斤,羊肉為8763公升每公斤,牛肉的水足跡達到了驚人的15415公升每公斤。一些非肉類產品的需水量也相當驚人,堅果的水足跡達到了9063公升每公斤。
從全球背景我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這些數據。隨著我們地球淡水資源和含水層的不斷干涸,我們對于水的限制也在增長。有專家估計,農業領域的耗水量占據了目前全世界耗水量的約70%,但是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農業用水量占據了淡水的92%,而其中三分之一與動物產品相關。
其次,是對水源造成的污染。
農業能夠從多個方面污染這水源。其中一些污染與耕種農業關系更密切,其中一些與家畜養殖業有關,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糧食現在喂給了動物。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認為,畜牧業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作物種植速度,這對于水質量有著嚴重的影響。這些水污染包括營養素、農藥、沉淀物、有機物、病原體、金屬和添加劑等污染物。
農業的這些影響是非常廣泛的。我們通常所說的超營養作用就是由于營養素和有機物過多造成的,營養過剩就會造成藻類和植物的過度生長,并且耗盡水體中所有的氧氣,使其它生活在其中的物種受到傷害。
2015年的一篇報道已經確認,沿海地區的415個沿海水體已經受到這些問題的困擾。殺蟲劑能夠殺死農業區域的野草和昆蟲,但是有可能對整個食物鏈產生影響。盡管科學家尚未不清楚動物中的抗生素使用和人體內抗生素水平上升之間的聯系,但是很明顯有水體遭受到抗生素的污染。
再次,就是土地的使用和森林砍伐。
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稱:“家畜是世界上最大的土地資源使用者,農業用地中接近80%的土地被牧場和農田占用。飼料作物的種植面積占據總農田面積的三分之一,而被草原覆蓋的陸地總共面積相當于無冰陸地面積的26%。”
最后,就是氣候的變化。
我們難以確切的計算出肉食產業所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整個產業鏈的二氧化碳排放并未進行過官方的統計,因此研究人員試圖通過許多復雜的研究和運算來填補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數據,農業、林業和其它土地的使用貢獻了大約24%的溫室氣體。研究人員已經將動物牧場在溫室氣體排放中所占的比重確定為6%到32%。這種巨大的差異取決于測量的基礎,比如說僅僅考慮家畜或者還要包含許多其它的因素。不同的農業模式也會帶來不同的溫室氣體排放。這也帶來了人們對于集約型農業與再生農業之間的討論。
那么,操控肉食產品這一行業的大公司是什么情況呢?2017年的一項里程碑式的研究發現,三大頂級肉食品公司jbs、cargill和tyson公司在2016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超過了全法國的排放。
接下來我們要怎么辦呢?
有人爭辯稱,素食主義才是人類發展的唯一健全方式。去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全美國人都使用豆子來取代牛肉,美國將接近于完成巴拉克-奧巴馬制定溫室氣體排放目標。
但是人們也提出了一些替代性的建議。許多環境保護組織提倡,在減少食肉量的同時提高肉食品的質量。但是到哪里去找這種高品質肉食呢?目前在歐洲有5.7%的農業用地是有機土地,但是其影響力還是太小。
最近有一些發明家一直致力于研究根據環境法則創建農業模式的新技術,其中涉及到碳回收、復雜的生物多樣性以及良好的動物福利等內容。而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托管式放牧也是消除碳排放的一種有效方法。
聯合國糧農組織已經收集了大量的研究數據,而且也針對這一問題發表了一些重要的報告,其中就包括了開創性的《家畜業的長期弊端》報告。還有一些體系和機構正在做著有趣的研究,其中就包括了sustain、農業及貿易政策研究院、brighter green和可持續食品信任組織等。
來源: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