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五等小麥不納入托市收購,不安全的糧食不得流入口糧市場
6月6日,安徽省在全國率先啟動小麥托市收購。
“今年收購政策調整力度大,這主要體現在收購價格下調、執行時間延后、提高了收購質量等級,以及完善了超標糧收儲機制。 ”6月7日,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中儲糧安徽分公司副總經理楊波介紹。 記者了解到,今年三等小麥最低收購價每50公斤115元,較去年下調3元。三等及以上質量標準,相鄰等級之間等級差價按每公斤0.04元掌握。從時間看,政策執行期適當延后,小麥政策執行期為今年6月6日至9月30日。 “影響較大的調整是質量標準。去年是五等以上小麥均納入托市收購,今年則提高到三等及以上。 ”楊波介紹。
這是為何?
楊波分析,這種調整是一種強烈的政策信號,以鼓勵農民調整種植方式,更加重視糧食品質。“從歷年的情況看,我省四等和五等小麥大約占收購總量的1%,政策調整的影響并不大。 ”楊波表示。
“另一個顯著的政策調整,是完善了超標糧收儲機制,今年首次要求,對驗收發現入庫糧食重金屬、真菌毒素等食品安全指標超標的,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組織處置和監管,不得流入口糧市場。 ”楊波認為,這體現了國家對發展優質糧食、保護食品安全的重視。
督促市縣統籌協調等外糧食收購,通過租倉補助等多種手段鼓勵企業入市
面對政策變化,農民朋友手里的糧食如何賣個好價錢?
“首先要做好政策宣傳,讓農民正確全面了解政策。 ”楊波表示,將加大政策宣傳和解讀力度,讓售糧農民和經紀人充分知曉政策新規定,清楚知道“什么質量的小麥最低收購價賣給國家、什么質量的小麥賣給市場”。
由于最低收購價收購范圍由國標五等以內變為國標三等以內,對收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四等五等糧“退車”現象,楊波表示將做好展示、解釋和引導工作,維護好收購秩序,“針對收購質量等級的變化,建議農民可以帶樣品到附近糧站,先去檢查明確自家糧食等級,不要跑冤枉路。 ”
政策調整了,四等五等小麥如何銷售?對此,楊波介紹,預案明確,因自然災害或其它原因造成不符合質量標準或食品安全指標的小麥,由各地按照糧食省長責任制和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負責制的要求組織收購處置。
記者了解到,6月6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切實做好夏糧收購,提出各地要鼓勵引導市場化收購,依據規定做好國標四等及以下的糧食收購。“糧食部門將按照要求,督促市縣政府建立政策性糧食收購協調領導機制,統籌協調等外糧食收購、不完善粒和食品衛生指標超標糧食收購處置等。”省糧食局副局長許維彬表示。
市場化收購是等外麥銷售主渠道。我省要求市縣政府制定鼓勵政策,支持本地加工、飼料等企業入市收購,在收購資金、利息補貼、租倉補助等方面給予支持,解決區域性賣糧難問題。做好服務,鼓勵外地企業來我省收購糧食,為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糧食找銷路。
落實收購資金200億元,把“不準壓級壓價”放在首位
眼下,小麥收獲已基本結束,賣糧高峰即將到來。各部門準備得如何?
農發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長王福利介紹,目前已準備收購資金200億元,完全能夠保障夏糧收購資金需要。“對有夏糧收購任務的縣域,也按政策性收購和市場化收購兩種情況落實了收購預案,確保做到有備無患。 ”王福利說。
“從倉容情況看,可滿足收購需要。”許維彬介紹,今年我省第一批確定小麥委托收儲庫點369個,有效空倉容249萬噸。今年繼續采取“多次申報、分批啟動”的方式,對后期銷售騰出空倉容或新建倉完工驗收后的庫點,根據收購需要,做到隨時申報、隨時審批、隨時公布、隨時啟動。
收購標準高了,會不會出現傷害農民利益的現象?許維彬表示,將嚴格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把“不準壓級壓價”放在執行政策的首位,確保農民利益。(記者 史力)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