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豬價又下跌了,事實上從昨天開始豬價就停止了之前連續好幾天的上漲勢頭,而轉入下跌之中。當然,豬價下跌其實是在很多養豬人意料之中的,畢竟目前的供求趨勢并沒有扭轉,生豬價格沒有一路反彈的現實基礎。
說到豬價,養豬人應該都知道豬價周期。從2006年到現在,我國大概經歷了3輪的豬價漲跌周期。每一輪周期當中,養豬人總會經歷豬價高升的喜悅,也會遭受豬價低迷的困境。但總體來說,養豬人還是賺多賠少的。
不過,豬價周期離現在越近,越表現出一些不同以往的變動。比如低價往往更低,這一輪豬價下跌,很多地方跌到了最近七八年的最低點;比如波動往往更大,2018年農歷春節過后,豬價幾乎是一路狂瀉到5元、4元時代。而前幾天的上漲,也是大幅上漲。
那么,養豬人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最近幾年豬價上漲的時候漲的更猛,下跌的時候也跌的更猛呢?其實這里面就必須要考慮近幾年養豬業一個外部環境的變化,那就是互聯網媒體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媒體的快速發展。
2006年甚至到2010年的時候,pc互聯網發展起來了,但智能手機還沒有普及,農村很多地方還無法上網。但是到了2018年,智能手機遍布全國,幾乎每個養豬人都能實時關注養豬業的動態和豬價行情信息。這顯然是好事兒。
但是,當漲跌的數據每天都展現在養豬人眼前的時候,他們的情緒和行為就會受到干擾。具體表現在:豬價下跌的時候容易恐慌式拋售,造成豬價快速下跌;豬價上漲的時候容易壓欄,造成豬價短期內被沒有根基的拉高。
在以前,養豬人獲取信息沒有這么充分快捷的時候,豬價的波動不會這么大,因為大家的信息都閉塞,不會大量統一的受到影響。而現如今,移動互聯網太發達了,它也對豬價產生了自己的影響。
來源:愛畜優品獸醫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