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廚具網
    手機版    二維碼   標簽云  廚具企業大全

陳年老梗變身5月謠言,你入坑了嗎

2024-05-06 20:03:13 來源: 作者/編輯:小編 瀏覽次數:1307 手機訪問 使用手機“掃一掃”以下二維碼,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謠言似乎也有著自己的周期律。

盤點5月份出現在朋友圈中的那些謠言,不難發現其中多數幾乎在十年前便已出現。雖然配上了圖片、視頻,但多為張冠李戴、斷章取義,或者只談毒性不談劑量,只不過改頭換面,出現在我們面前罷了。

這些反復出現的陳年老梗在朋友圈依然有市場的原因,正如相關專家所說,我們的科普做得還遠遠不夠,公眾的科學素養還需提高,科學精神仍待補位。

謠言一 碳酸飲料含磷酸鹽會致腎衰竭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碳酸飲料成了人們消暑解渴的一種選擇。近日,朋友圈中出現了一篇圖文并茂的文章,該文章稱,碳酸飲料中含有大量磷酸鹽,磷酸鹽可以導致腎臟疾病,喝多了會致腎衰竭。

真相:經查詢可發現,類似文章最早于2010年前后即已出現。

事實上,磷也是人體必需的元素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評估,成人對磷元素的每日最大耐受量為70毫克/每公斤體重,人體對于磷的吸收主要來自于天然含磷食品和食物添加劑帶入的磷。該評估還特別指出,在高鈣膳食的前提下,人體對磷吸收的耐受度還會更高一些。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6版)顯示,我國成年居民每日攝入磷的耐受標準為3500毫克/天。該標準指出,這個攝入量對一般人群中的幾乎所有個體來說都不至于損害健康。而一罐碳酸飲料中磷含量約為40毫克左右,按照該標準測算,如果攝入磷超標達到傷害腎臟的程度,那么一天至少要喝掉85罐碳酸飲料。

“碳酸飲料主要的問題還是含糖量較高,人體攝入糖分過高,容易引起肥胖,導致肥胖相關性腎病,甚至更嚴重的后果。”沈陽市第八人民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孫藝提醒,“應控制碳酸飲料攝入量,盡量多喝清水,有益身體健康。”

謠言二 小龍蝦吃多了體內會長寄生蟲

近日,一段視頻在網絡上流傳非常廣,視頻中醫生用鑷子從患者的手臂傷口里夾出了幾條蟲子。這段視頻的配文為“常吃小龍蝦身體長出寄生蟲”。此外,該視頻還搭配有患者的醫學影像。從圖像上看,不但患者腦部有多個不明白點,全身、四肢也密密麻麻地分布著寄生蟲,給人帶來非常強烈地視覺沖擊。該視頻還配發了朋友圈圖片,聲稱有多位學醫的朋友轉發,并明確指出:該患者之所以感染如此多的寄生蟲,是因其喜愛吃小龍蝦所致。

真相:表面看上,該視頻有出處、有來源,甚至還有醫生對于寄生蟲防治的介紹,很具有迷惑性。但深究之下,不難發現其張冠李戴之處。該視頻最核心的“證據”,就是密布寄生蟲的醫學影像。

經查詢發現,該醫學影像拍攝單位是云南省某醫院。原始新聞發生在2016年1月,由于生活習慣,患者常年食用生豬肉,因此不幸感染了豬囊尾蚴病,即俗稱囊蟲病。整個事件與小龍蝦并無關聯。

那么,吃小龍蝦會不會感染寄生蟲?究竟該怎樣食用才更安全呢?中國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羅恩杰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小龍蝦與其他淡水魚蝦一樣,根據養殖環境、水質條件不同而容易有寄生蟲存在。“在食用小龍蝦時,要將其徹底煮熟。在溫度和烹制時長足夠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將小龍蝦中的寄生蟲殺死。”羅恩杰還提醒,無論是酒、醋還是芥末等調料,都無法有效殺死寄生蟲幼蟲,因此需盡量避免生吃。

早在2006年,原衛生部曾發布了一則“關于防止食源性寄生蟲病發生的公告”,提醒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應對寄生蟲問題采取預防措施:生產者要注意進貨渠道,“不提供可能被感染的生食水產品”“使用專用工具和容器加工,避免污染”;而建議消費者“避免進食生鮮或未經徹底加熱的水產品和水生植物。”

謠言三 不法商販用甲醛等泡荔枝保鮮

眼下正是新鮮荔枝上市的時節,最近微信上流傳一則消息稱,如果買的荔枝鮮紅水靈,可能是經過甲醛、乙烯、二氧化硫等物質浸泡的緣故,吃了會危害健康。

真相:荔枝可以說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時令水果了。每當荔枝上市之際,就會有類似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傳播。通過查詢可以發現,最早的帖子出現在2007年。

其實,網絡流傳的幾種藥物已經被辟謠過多次:譬如甲醛,由于其揮發性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根本不可能被用于荔枝保鮮這一途徑;另一種化學物質是乙烯,傳言不法商販會用乙烯來保持荔枝新鮮。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乙烯主要的作用是催熟,而荔枝的保鮮恰恰相反,需要抑制成熟。

比較具有迷惑性的是二氧化硫。有媒體曾經進行試驗,的確在荔枝上檢測出二氧化硫的成分。其實,水果可以使用殺菌劑進行保鮮,而二氧化硫是農業常用的殺菌保鮮劑之一。在2015開始實施的現行《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經表面處理的鮮水果中,二氧化硫殘留量應小于每公斤50毫克。事實上,二氧化硫是氣體,在水果表面根本吸附不了多少,經過正規渠道出售的荔枝每公斤二氧化硫殘留量均遠低于50毫克。

謠言四 大蒜熗鍋產生丙烯酰胺可致癌

炒菜時用蒜熗鍋會讓菜更香,這是一個常識。近日,有傳言稱大蒜熗鍋時會產生丙烯酰胺,這是一種2a類致癌物,對人體有害。

真相:其實,今年丙烯酰胺已經“火”過一次了。在星巴克致癌事件中,丙烯酰胺也是主角。丙烯酰胺是食物發生“美拉德反應”時的副產物,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質。自從十幾年前被提出以來,丙烯酰胺只在動物身上發現了致癌性,并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在人類身上具有同樣的危害。美國哈佛大學一位教授曾指出,該實驗中,動物攝入的丙烯酰胺也是經過提純處理的,而并非是從食物中得來的。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醫師卞冬生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丙烯酰胺在體外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證實其的確是一種致癌物”,但目前沒有充足的人群流行病學證據可證明人類某種腫瘤的產生與由食物中攝取的丙烯酰胺有明顯相關性。

另外,萬物皆有毒,主要看劑量。我們平常炒菜,大蒜只是做個配料,又不是當主食材,一盤菜里頂多就幾克大蒜,其在熗鍋時釋放出的丙烯酰胺含量實在有限,可致癌的說法屬于夸大其詞。

來源:科技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

 
本條標題:陳年老梗變身5月謠言,你入坑了嗎
本條信息網址:
文本助手 資訊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閱讀關鍵詞
  • 手機瀏覽本文

    手機應用中掃描本文二維碼,即可瀏覽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網絡中。

  • 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關注中華廚具網微信公眾號,實時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版權/免責聲明:
一、本文圖片及內容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如涉及各類版權問題請聯系及時刪除。
二、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三、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中華廚具網

0相關評論
今日熱點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薦品牌更多
熱門頻道
關閉廣告
合作伙伴:
中華廚具網 魯ICP備2021046805號         魯公網安備 37162502000363號 (c)2018-2025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資有風險 加盟需謹慎
關閉廣告
關閉廣告
青青草原精品99久久精品66| 深夜久久AAAAA级毛片免费看| 99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AV毛片精品久久久| 久久香蕉超碰97国产精品|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久久w5ww成w人免费|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天天久久狠狠色综合|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久久|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综合久久|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福利动漫| 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最新 |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 色天使久久综合网天天|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区久久AAA片69亚洲|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黄色大片|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三级久久精品|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欧美乱|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