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糧食局獲悉,為了更好地推動“寧夏大米”品牌建設,彌補寧夏大米質量地方標準制定空白,促進寧夏大米產業發展,寧夏回族自治區糧食局于2017年5月啟動實施了《寧夏大米》《寧夏富硒大米》兩個地方標準和《寧粳43號大米》《寧粳小圓粒優質大米》《寧粳長粒香優質大米》3個團體標準等寧夏大米系列標準的制定工作。
標準起草工作由自治區糧油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承擔,目前工作進展順利,已完成地方標準立項、大米相關標準收集、區內外優質大米情況和區內大米加工企業調研、區內主要加工企業大米樣品采集、新收獲稻谷樣品采集、實驗數據分析、驗證試驗等相關工作,形成了《寧夏大米》地方標準初稿,并于2018年5月15日,組織召開了由區內食品安全及標準制定相關專家參加的《寧夏大米》地方標準初審會,聽取專家對標準稿及內容的修改完善意見。
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全國優質粳稻生態區,擁有面積大、無污染、農業生產條件好的富硒土地資源,生產出的優質大米產品,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綠色消費需求,也極大促進了地方糧食產業經濟發展。近幾年,“寧夏大米”品牌建設不斷發力,自2017年4月27日“寧夏大米產業聯盟”成立以來,先后在深圳、上海、西安、成都舉辦了寧夏大米推介會,已簽訂13.4億元的大米訂單。
但是,由于稻谷加工水平參差不齊、綜合利用率低、品牌效應弱等問題,大米的生產優勢沒有轉化為產業優勢,品質優勢沒有轉化為效益優勢,嚴重影響了自治區大米乃至糧食產業經濟的長遠發展。
據悉,標準制定整體工作預計2018年底前完成。標準的制定和發布實施,將加快實現糧食行業向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轉變。以標準引領和規范優質糧食生產,建立“寧夏大米就是優質大米”的理念,有助全力打造“寧夏大米”區域公共品牌,促進全區糧食產業轉型升級。
來源:農產品期貨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