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追求健康低油飲食。近年來,有許多以健康為賣點的食品受到人們青睞,其中不少“非油炸”類的零食就因其打出健康概念而銷售火爆。業內人士表示,即使是“非油炸”食品也不能食用過多,而且要注意其氫化植物油、鈉以及其他食品添加劑的含量。
“孩子還小,一般給他買零食時,我都會關注是不是‘非油炸’的,總覺得這樣的零食會更健康一些。”市民馬女士說,家人和她都認為,油炸食品對健康是不利的,所以平時很少購買。記者了解到,與王女士存在一樣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數。因此,多家廠商開始在油炸“重災區”的薯片、鍋巴、谷物脆片、方便面等幾大類食品上,推出“非油炸”產品,并加入健康概念來推廣銷售。記者在我市一大型購物超市看到,超市貨架上的“非油炸”零食不在少數,一些薯片、玉米(1780, 18.00, 1.02%)脆片、谷物脆片和很多膨化食品,都在包裝上印有醒目的“非油炸”字樣。“肯定比油炸的要健康吧。”常給孩子買零食的消費者楊女士對記者說,“像薯片的話,我肯定選非油炸的,雖然價格稍貴,但感覺更健康。”
那么,所謂的“非油炸”食品真的像市民想象的那樣健康嗎?市民該如果選購零食呢?業內人士認為,購買零食時,除了要關注是否使用油炸這一工藝以外,零食的原料以及營養成分也更值得注意。以一款在各大超市都有售的某品牌“非油炸”薯片為例,雖然不是油炸食品,但仍然含有氫化植物油、阿斯巴甜以及多種食品添加劑。另一款“非油炸”的膨化食品,每100克食品中的鈉含量超過1000毫克。而一款進口的谷物脆片零食,也同樣含有起酥油及多種食用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劑,并且每100克鈉含量也在500毫克以上。甚至還有些“非油炸”零食,實際的成分與名稱相去甚遠。例如一款主打“非油炸”的“芝士仙貝”零食,主要配料中并沒有任何貝類,而是大米、棕櫚(5132, -4.00, -0.08%)油以及各種調味劑。
“而且很多零食盡管是‘非油炸’,但也不應過多食用。”該業內人士表示,很多市民都認為“非油炸”食品油脂含量不高,但是實際并非如此,大部分“非油炸”零食,實際上油脂的含量并不低,而且很多都是經過“氫化”的植物油。同時,各類零食中不宜攝入過多的鈉含量也不容忽視。有些薯片、薯條,吃兩包就有可能攝入超過2000毫克的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市場上銷售的一些零食,“營養成分表”的標注標準并不統一,有些是以100克為單位,而有些則是以30克或40克為單位,很容易造成消費者的誤讀。因此,該人士建議,市民在選購時,應仔細看清楚商品的“營養成分表”,選擇購買相對健康的零食來食用。
來源:農產品期貨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