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重回“1時代”,且環比略有下降。食品價格是導致cpi下降的主要因素。
數據顯示,4月份cpi同比上漲1.8%,較上月同比上漲2.1%,下降0.3個百分點。而從環比來看,cpi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表示,食品價格下降1.9%,影響cpi下降約0.38個百分點,是cpi環比下降的主要因素。其中,生鮮食品價格繼續下降,鮮菜和鮮果價格分別下降5.5%和1.2%;豬肉、雞蛋和水產品價格分別下降6.6%、3.4%和1.2%。上述五類合計影響cpi下降約0.35個百分點。
不過,從同比來看,繩國慶介紹,食品價格上漲0.7%,影響cpi上漲約0.13個百分點,但豬肉價格下降16.1%,影響cpi下降約0.43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4月份以來各地氣溫持續回升,促進農產品供應充足,食品價格顯著回落,尤其是豬肉價格同比漲幅下降至-16.1%,已連續15個月同比負增長。連平預計,夏季為肉類需求淡季,豬肉價格周期性波動被拉長,二季度豬肉價格仍將低位運行。而油價在我國cpi中權重占比較低,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傳導到國內,進而對cpi產生的推升作用有限。“預計全年cpi同比平均漲幅在2%左右,不會超過2.5%。”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則認為,未來,cpi走勢主要關注三方面因素,一是食品項目下的豬肉價格,當前豬肉同比增速已顯著低于歷史同期,豬價也位于三年的最低點,未來豬價下行壓力或有一定緩解;二是進口農產品或將給cpi帶來上行壓力;三是國際油價上漲會帶動非食品價格升高。因此,預計cpi將小幅回升。
此外,國家統計局數據還顯示,4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3.4%,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這是ppi同比漲幅近6個月首次回升
連平預計,短期內我國cpi和ppi都沒有大幅提高的基礎,通脹將溫和可控,貨幣政策具有較大空間,穩健中性的基調不會改變。
來源:北京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