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區熊兒寨鄉北土門村的農村淘寶服務站里人來人往,不管是詢價對比、幫忙搶購,還是代賣果品、交水電費、手機充值……和村民打交道的總離不開一個人:代嶺。
代嶺是個瘦小的女孩,90后,梳著鍋蓋頭,見人總是笑瞇瞇的。她是服務站里的“村小二”,也是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擺渡者”。
從油鹽醬醋茶,到家電、美家、快消品、母嬰產品,服務站里應有盡有;村里的年輕人網購后,不再需要到六七公里遠的大華山鎮取貨;村民請服務站代賣的水果“早上在樹上,中午在路上,晚上就出現在消費者的餐桌上”。網貨下鄉解決了生活中的不少麻煩,農產品進城也給村民帶來更多的致富機會。
2016年12月初,平谷區正式啟動農村淘寶項目,鎮羅營鎮是項目的試點鄉鎮。身為即將服務期滿的大學生村官,代嶺決心回鄉創業,“與農村發展共奮進”。代嶺形容,回鄉創業和做大學生村官是“一樣的青春,一樣的夢想”。
農村淘寶服務站剛剛進駐北土門村的時候,被村里人認為是“傳銷”“騙錢的”。忙活了大半輩子的村民攥緊手里的錢,不敢也不肯相信網上購物,寧愿像以前一樣,坐老遠的車去縣城、大集。但代嶺相信,幸福不是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奮斗出來的,真心的付出,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郭愛民是北土門村重殘戶,“雙11”期間,代嶺從網上以最實惠的價格幫他搶購了一臺電視并上門幫忙安裝。村民孫玉生說想給家里安裝攝像頭,代嶺立馬到網上搜索適合的商品推薦給他。貨到后,代嶺拿上工具來到孫玉生家里,參照說明書,詢問賣家客服,經過三四次嘗試,終于安裝成功。孫玉生高興地說:“小代嶺還真是行,快成全能幫手了。”
服務站走上正軌后,代嶺不滿足于只為村民“代買”,琢磨著將服務范圍擴大到“代賣”,讓農產品進城,實實在在促進農民增收。借助平谷區“互聯網+大桃”項目,代嶺發動村里的年輕人自學電商銷售,將村民手中的果品源源不斷地送出大山。
從桃、核桃、栗子,到桃罐頭、紅果兒……如今,代嶺已幫助村民代賣果品4萬多公斤,村民增收20多萬元。“代賣的最大一單是大桃,一次性就發走近3萬公斤。”代嶺自豪地說。
可最初幫村民代賣果品的時候,代嶺全靠一腔熱情。平谷桃季到來,代嶺早上5時就起床,把村民摘來的大桃運到大華山集散點,選果、按照客戶需求統一包裝、填寫訂單、發快遞全靠代嶺一個人。“快遞單都是手寫,每天晚上都要寫到11時,只有成批量的訂單會打印。”沒有銷售渠道,代嶺就發動村里的年輕人通過各種網絡途徑發布售賣消息,找到銷售渠道之后,再聯系果農,收集農產品統一發貨。
通過電商銷售果品,鄉親們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讓村民感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便捷是代嶺的初衷。早上代嶺剛到店里,就陸續有人過來看貨、問價;中午剛要回家吃飯,就有下地干活兒回來的村民來轉轉、買東西;下午物流將快件送到站點后,代嶺又開始往各家各戶發送快遞……等到各種雜事處理完,基本上都是晚上9時了。“去服務站找代嶺”,在當地老百姓間口耳相傳。
服務站的工作經歷讓代嶺認識到,只有讓優秀人才回歸農村,才能更好地創新農業,促進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更多農民群眾才能共享電子商務帶來的致富機會、體驗便捷生活。
代嶺打算和村里的年輕人組建電商團隊,經營一個淘寶店鋪,開通微信公眾號,幫助村民銷售更多的果品。代嶺表示,勤勞是生活的右手,村淘是為百姓省錢的左手,“做好青年黨員‘村小二’的跑腿工作,打通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一群人、一件事、一起干、一定贏!”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