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行業變化正在以一種預料不到的方式出現著各種變化!如何有效的轉型成功,是我們從業者必須要面臨的現實問題。
本質:
為什么要轉型?能夠躺著賺錢的時候,誰還愿意跪著乞討?隨著養豬行業的發展,我們不得不去關注一些本質性的東西,撇開養豬行業的本質去談轉型,那是無根之萍,結果可想而知。
那么我們養豬行業的本質是什么?本質上是為消費者提供肉類食品,這才是養豬行業的本質。
既然是為消費者提供的食品,就不能偏離食品的屬性,那就是安全、體驗和風味,隨著經濟的發展,從有肉吃到有安全放心的肉吃再到有安全放心且與眾不同的風味豬肉吃,是行業很清晰的發展方向。
所以,無論你如何轉型,背離這個本質的行為都會出現問題的,比如抗生素的濫用問題,比如豬肉的品質問題、比如豬肉的腥臊味及黃膘肉問題等等........
你只有在養豬行業中具備了這種去適應及滿足消費者需求變化的正確本質認知下,才能做出正確且有效的轉型措施及決策。
方向:
突然間,養豬行業疾風至,激流起。環保、無抗、飼料禁抗、種養一體化.........似乎恍然之間已經走到了一個新時代!
2020年飼料內要限制抗生素的添加,今年5月1日后要限制喹乙醇等3種藥物添加劑的生產..........未來還會出現什么?
變化幾乎是在頃刻間發生。4年前,飼料無抗似乎還遙不可及,而今技術迭代加速,消費者需求變化越來越清晰,可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大。
消費者帶著更挑剔的標準、更嚴格的消費觀念、更多的選擇性在推動著行業的一系列變革。把早期的既得利益者搞得暈頭轉向,措手不及。
那么我們的發現是什么?是繼續的堅守自己的固有認知辯解還是去有效的轉型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這其實是認知的問題,也是方向的問題。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在未來幾年會有很多人會因此而買單。
觀點:
我們知道了本質,選定了方向,剩下的其實就是抉擇和行動。
那么我們要向做有效的轉型,其實你只需要去做一件事情即可,在正確的認知下去做正確的事,并保持領先半步的能力和實力。
快人n步是準備,快人一步是機遇??烊税氩讲攀穷V恰_@句話的邏輯就是你可以用快人n步的思維去做儲備,快人一步的思維去搶先機,快人半步的思維及行動去折騰轉型。
轉型是在一定基礎上的提升,不是無中生有的折騰,因為你有需要承擔的責任及需要背負的龜殼,這是不爭的現實。故而在轉型的過程中,降低風險及穩定的去轉型才是最正確的。
而快人半步是需要實力去支撐的,不僅僅是對于行業的理解,還有對于機遇的把握和與自身的契合性等等因素。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是永遠不變的真理及標準。
契合:
這年頭轉型的過程中最難的不是認知、不是方向、也不是資金、更不是技術,而是契合性的抉擇及堅守,度的掌控及把握。
我們這個行業永遠不缺“大師”去杜撰概念,但是真正適合你嗎?無非是把你的貪欲調動起來,然后再給你畫一個自己都吃不到的大餅,本質其實是為了忽悠你去掏錢開會罷了。
無論是終端的豬場、服務組織乃至企業,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和方向,做契合自己的轉型和事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有句俗氣到家的話講的很好:你有什么?你能做什么?你能把什么做好?難道自己心里沒點b數嗎?
契合的基礎是試錯,是在不斷的試錯中一點點的積累出來的經驗和感覺,是一種真正踐行后的覺悟和收獲,這種狀態是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的。所有告訴你有捷徑可走的“大師”基本上都是騙子。
打一個很簡答的比喻,一個愛吃臭豆腐的人告訴你臭豆腐多好吃,多好吃,而你壓根就沒接觸到這玩意,你自己不去試,你知道適不適合你的口味嗎?同理,即便是你喜歡,你的客戶喜歡嗎?
故而,所有的契合都是試出來的,無論是轉型的方向、定位、模式還是資源、乃至產品和合作伙伴,不試,很難達到契合的狀態!
風險:
所有的轉型都是有風險的,無論你的資源在牛掰、你再有本事和實力,都會遇到風險,只不過是風險大小的問題。
對于需要轉型的我們來講,除非你是教頭這種另類的家伙,教頭還是建議你特別要注意風險的問題。轉型的道路本身就充滿著各種未知的風險,而快人半步其實是降低風險的最好方式。
教頭折騰這么多年,做的很多事還算是超前的把?但是教頭成功嗎?一點都不成功,為什么?這就是快人n步的代價。如果我始終是快人半步,那么一定會比現在混的要好的多。
所以你會發現我現在改變了很多,無論是對于豬場的服務還是對于合作伙伴的交流,我始終強調著一個很重要的觀點:那就是快人一步容易成先烈,快人半步容易成英雄!一定要清晰自己的能力,走契合的道路,在執行中盡可能的保持快人半步的速度去折騰。
特別是在輔導的幾個經銷商的轉型過程中,我一直給他們強調這個觀點,那就是利用所有的手段保持風險最小化,有效的、一點一滴的去做,持續的去做,并養成風險防控意識的習慣,并把這種習慣帶到所有的服務和合作中,你就會從量變到質變的理解什么叫做客戶思維。
為什么現在你能服務的客戶群體忠誠度越來越低?其本質上還是因為他們認為跟你合作的風險越來越大了,這才是本質的原因所在。你可以仔細的去分析,會有不同的觸動,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那么如何降低與你合作的風險,其實才是轉型的精髓所在。
永遠記著降低風險的一個準則:能用結果詮釋的不用行動,能用行動詮釋的不用語言,現實的行業常態下,需要有效的做事方式和方法。
習慣:
一個人最難改變的就是習慣,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已經習慣了做事的方法、已經習慣了..............
比如我們現在很多企業的業務員和經銷商再去豬場推銷產品和方案,你的習慣是什么?同樣一天豬場需要接待那么多人,為什么要選擇你?只要你的習慣是錯的,效率一定是低下的,不是豬場錯了,而是你錯了。
豬場有豬場的習慣,你有你的習慣,當這兩個習慣產生不了共鳴的時候,成交的幾率是很低的。
所以,我這么多年無論是服務豬場還是輔導經銷商,都給他們重復的講一句話:當你把自己的習慣改變到足矣讓客戶心安的時候,你的轉型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比如有一個有意思的案例,一個有技術背景的動保經銷商,做的還算可以,特別這兩年的成長速度很不錯,結果被某“大師”影響,去賣了點飼料,現在的結果是什么呢?
以前賣飼料的業務員不在為他介紹客戶了,而自己的欠款也越來越多了,最重要的是自己在以前的豬場客戶那里從“某老師”變成了“小某”,這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而這一系列的變化背后,就是習慣的改變,不單單是自己的習慣,還有客戶對待自己的態度和習慣,都會因此而變化。
對于這種情況,我只做提醒,從不干涉,背后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適當的試錯和體驗是改變習慣的原始驅動力,人只有在嘗試過后,才會有真的感悟及提升基礎。
轉型的道路上沒有萬金油,更沒有萬能的方案,無論是方向、抉擇還是契合性、方法等等,都需要我們去不斷的嘗試及總結,并在這種持續的習慣中不斷的升華及完善。
這注定是一個寂寞的過程,我們聽到更多的聲音是嘲笑、是詆毀、甚至是鄙視,這些都是正常的。
而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以淡定的心態去享受這種寂寞如雪的過程,并不斷的去改變及糾正自己那些不該有的欲望和不正確的習慣,進而去盡可能的磨練出屬于自己快人半步的資本。
而在這個習慣的養成中,有一個重要的實用經驗就是:向同類、有結果的人去學習,并在不斷的嘗試中修正和消化吸收,最終變成自己的東西。
轉型已屬不易,成為“英雄”更難,而多數的轉型者只能成為“先烈”,這是競爭中常見的現象,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
務實一點、努力一點、靠譜一點,或許成為“先烈”的機會就會少一點。
來源:養豬資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