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畝產六七百斤,小麥畝產七八百斤,油菜一斤兩塊七,小麥一斤一塊二,種一畝油菜能抵兩畝小麥。”河南三門峽市陜州區西李村鄉陳莊村主任尤永超站在油菜花盛開的地頭,高興地對記者說。
西李村鄉地處陜州區東南部丘陵山區,有“三山五嶺七十二道溝”之說。今年春季雨水好,油菜長勢喜人,山山嶺嶺上競相開放的油菜花與綠色的麥田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田園春色圖,徜徉在花海之中,濃濃的花香沁人心脾。近年來,西李村鄉大力支持各村黨支部采取“黨建+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引領群眾種植油菜。去年冬天,24個行政村1687戶農民種植油菜6168畝,其中貧困戶577戶種植1643畝。
該鄉精心謀劃布局,積極推動油菜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充分挖掘當地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優勢,突出油菜景觀帶建設,實現“種莊稼”與“種風景”的完美結合,變單一產業為復合產業,變單一效益為多重效益。在周邊鄉鎮中,西李村鄉油菜種植面積最大,花開季節賞花的人絡繹不絕,也給空相寺、安國寺等旅游景區帶來了人氣,農民在家門口很方便就能將菜籽油、小雜糧等農副產品換成錢。
“我們種的‘陜油0913’是低芥酸、低硫甙的雙低油菜,是壓榨健康食用油的好原料,村里開辦了榨油坊,村民就近將油菜籽壓榨成食用油,每斤10元,城里人特別喜歡。”尤永超熱情地介紹。“油菜產業有顏值、有賺頭、有活力,我們力爭在一兩年內將油菜的種植面積擴大到1萬畝以上,打造萬畝油菜基地,造福一方百姓。”西李村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王躍澤說。
來源:河南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