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南寧市西鄉塘區檢察院批準逮捕一起“油條案”:一對父子在無證照的情況下制作油條,經抽樣檢測,這些油條的鋁殘留量超過國家標準8倍以上。一年多以來,他們制作的油條銷往多所院校和單位食堂。
2015年,全某學在一所高校食堂開包子店時,從一名師傅處學會油條制作手藝。按該師傅傳授的技術,制作油條要添加小蘇打和明礬,做出來的油條賣相會好。
2016年初,全某學和妻子在石埠新街菜市開一家鋪面,售賣面餅、油條等油炸食品。因租金較貴,他退出一間鋪面,把油炸面食作坊搬回石埠三街的出租屋,炸好油條等食品后運至新街菜市的鋪面售賣,同時接收了附近多家單位食堂的訂單。
今年3月14日上午,南寧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民警聯合西鄉塘區食品藥品監察大隊執法人員開展聯合執法,查獲全某學載有油條的三輪車。隨后,全某學將執法人員帶至位于出租屋四樓及樓頂的油條作坊。執法人員檢查發現,作坊設施簡陋,未辦任何證照。全某學的兒子全某負責制作油條,全某學則負責購買面粉、明礬和小蘇打等原料,同時負責接單和送貨。他們每天制作150至200根油條,向他們長期訂貨的單位包括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南寧高級技工學校等多所院校食堂,以及西鄉塘區檢察院食堂。油條批發價在0.9元至1.3元之間。運到新街菜市鋪面的油條,以每根1.5元的價格出售。
同日,公安機關將全某學和全某傳喚到案。經自治區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對作坊現場查扣的油條進行鋁的殘留量檢驗,三處油條成品鋁的殘留量分別為811毫克/千克、917毫克/千克、915毫克/千克,上述油條及制作油條的原料面團鋁的殘留量均超過國家標準(100毫克/千克)8倍以上。
檢方辦案人員介紹,鋁超標是健康殺手,長期過量攝入會損傷大腦,可能使人出現貧血、骨質疏松,還可導致兒童發育遲緩、老年人出現癡呆等。全某學、全某生產的油條中鋁殘留量超過國家標準8倍以上,足以危害人體健康。
檢方審查案件認為,犯罪嫌疑人全某學及全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其中含有嚴重超出標準限量的金屬元素,其行為已觸犯《刑法》相關涉嫌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遂決定批捕兩人。
來源:廣西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