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條”、膨化食品、糖果等不少劣質食品出現在校園周邊,其中不少爆款都產自“黑作坊”,可能存在食品安全問題。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相關通知,決定整治校園及周邊劣質食品。
此次整治行動并非一陣風式的打擊,而是從“四源頭”上共同發力:“堅決取締無證生產劣質食品的‘黑窩點’‘黑作坊’”是搗毀生產源頭;“對檢驗發現的不合格食品,要督促銷售者下架、停止銷售、退回或銷毀”是直指銷售源頭;“采取宣傳進校園、進課堂等多種形式,增強兒童、青少年的識假辨假、安全消費意識及能力”是管住消費源頭;“鼓勵家長及社會公眾對‘三無’產品及其銷售者進行投訴舉報”是打開舉報源頭——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于日前掛牌,開啟大市場監管格局的背景下,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正在形成。
“四源頭”的方向找準了,整治的方式、方法則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比如在生產源頭和銷售源頭方面,不妨借鑒廣東交通安全信用信息黑名單的做法,在目前食品安全黑名單的基礎上,運用大數據技術完善信用記錄,并接入社會信用體系,強化聯合懲戒機制,讓違法違規經營者不僅受到經濟上的處罰、法律上的制裁,而且在申請貸款、購買保險等方面也處處受限,真正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多管齊下,常抓不懈,劣質食品就不可能傷害青少年健康。
來源:大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