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了解到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市場監(jiān)管局常態(tài)開展“你點我檢”活動,現場抽樣、現場檢測、現場公示檢測結果,真正達到食品檢測“快速篩選、靶向抽樣、服務民生”的目的。
近年來,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市場監(jiān)管局將食品檢驗檢測作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托和技術保障,不斷加強食品檢驗檢測的技術支撐能力建設,逐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構建以旗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為龍頭,以鎮(zhèn)所快檢篩查為支撐,以企業(yè)快檢自查為觸角的旗、鎮(zhèn)、企業(yè)三級食品安全檢測網,從源頭上把牢食品安全關,切實保障廣大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打破部門、行業(yè)和條塊分割,整合旗農牧部門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建成1000多平方米的檢驗檢測中心,并通過自治區(qū)資質認證,配備了106臺(套)檢驗檢測儀器設備,配有兩套生物安全二級標準潔凈實驗室,可開展食品檢驗檢測參數147項、農產品65項。同時,充分發(fā)揮檢驗檢測的技術支撐作用,堅持以“數據說話”,在專項整治和日常檢查中,根據安全風險、市場特點有針對地開展監(jiān)督抽檢,提高監(jiān)管的權威性和科學性,努力實現重點品種、單位、區(qū)域、時段全覆蓋。2017年,完成食品監(jiān)督抽檢522批次,較上一年度增加了25%,食品抽檢樣品數達到了6.7批次/千人以上,地產食品抽檢實現了全覆蓋。
按照政府投資和企業(yè)自建的方式,累計投入150余萬元,在各基層所、中小學幼兒園、農貿市場、食品加工園區(qū)、接待酒店和大型超市建成28個食品安全標準化快檢室,實現對有毒、有害物質的現場定性檢測,將原來單一的索證索票監(jiān)管模式向依靠快檢技術監(jiān)控食品安全的方向轉變,構建起食品安全初級“過濾網”。標準化快檢室建成投運后,全面推行“入場需檢測、合格再入市”的管理模式,對進入市場、大中型酒店、學校的食用農產品實行快速檢測全覆蓋,走進企業(yè)、學校、市場、家庭等食品消費集中領域,聚焦蔬菜水果農藥殘留、廚房用具表面清潔度等百姓關注的飲食安全問題,并將每月最后一周周四確定為快檢開放日。據悉,去年該局累計快檢食品7433批次,其中企業(yè)自檢3700批次,是上一年的5.5倍。
來源:中國質量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