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的走勢,遵循一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供求決定最終的價格。雖然有其它一些因素也會對豬價造成影響,比如養豬人壓欄或者集中出欄,比如屠宰場壓價,比如天氣原因等等,但這些都是基于供求這個根基產生作用的。
2016年生豬價格高得嚇人,養豬人都賺了不少錢。這是因為生豬的供應太少了,價格自然就低不了。往往這個時候,進口豬肉也會更多的進入國內賺取利潤。而隨著生豬供應的增多,2017年豬價開始下跌,直到2018年豬價來了一輪暴跌。看到了豬價暴跌的產生,養豬人本能的可以想到,這是因為養豬的太多了,生豬供應太多了。同時,大家也都有一個疑慮,過去兩年因為環保,不是淘汰了不少生豬產能嗎,為什么這么快生豬供應就多到讓豬價暴跌的地步呢?
事實上,不管農村的中小養豬場擴充產能,還是環保淘汰的一些產能,對生豬供應的影響都不大。而真正對生豬市場供求產生實質性影響的,是大的農牧集團。有一個數字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2018年第一季度,我國農牧上市公司的生豬供應暴增135%。
135%這個數字其實是挺嚇人的,因為這些農牧大集團的規模本身就不小,但它們的養豬量和供應量還在暴增當中。他們增長的養豬量和出欄量,擠壓掉的是農村中小養豬場的生存空間。據估計,今年規模化養豬集團的生豬供應量將增加至少20%,而農村小養豬場的出欄量將大幅下挫至少15%。
現在你應該知道為什么2018年一季度豬價跌的這么慘了,光是這新增的135%的生豬供應,就足以把豬價大幅度拉低了!
來源:豬e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