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飼料是近幾年豬飼料業最熱的話題之一,也是養豬人熱切關注的焦點。對此筆者采訪了數位行業專家,試圖對發酵料的興起、現狀、未來趨勢做個全面的解釋。
一、發酵料熱基于幾個基本面
從營養學研究的角度看,飼料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從單純地根據動物的生長規律,通過營養平衡搭配,按比例將原料混合的階段,到熟化料階段(經過熟化的原料更容易被動物消化,但熟化過程不能處理掉原料中的耐熱型抗營養因子),再到運用生物技術,將原料進行體外預處理的階段。有人認為原料的體外處理將是飼料業研究的下一個時代。這也是目前發酵飼料研究的基本思路。所以,發酵飼料是更前沿科技的集成,也是飼料營養學這一學科發展的結晶。
縱觀目前養豬業形勢,正在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并且面臨兩大潮流——環保和無抗。高日糧濃度、高疾病狀態、高抗生素添加的養殖現狀亟待改變。在新的大趨勢之下,行業急切尋找新的替代方法,讓養豬業持續健康發展。于是,發酵飼料被賦予了厚望。
發酵飼料的積極意義還在于節約糧食、緩解人畜爭糧問題。飼料原料如豆粕,通過發酵,能降解部分多糖、蛋白質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質,生成有機酸、小肽類氨基酸等易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經過“體外預消化”,減少了多余蛋白質的浪費,提高了原料利用率。發酵技術還可用以處理其他廉價原料,從而盡可能替代玉米、豆粕等優質蛋白源。據湖南百宜集團發酵料技術總監周相超博士介紹:“現在全價料的豆粕用量占比約20%,如果真正把發酵技術和低蛋白技術利用起來,在保證飼料營養不減損的情況下,豆粕用量有望降低十個點”??梢哉f,發酵飼料的未來充滿想象空間。
二、市場普及遇到瓶頸
盡管發酵料在業界已經相當火熱,但是還沒有得到全面普及,這有工藝層面上的瓶頸,也有應用層面上的難題。目前主流的發酵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全價料的基礎上進行發酵,另一種是對飼料原料(如玉米、豆粕)進行發酵。這兩種方式都時有發酵不穩定的問題。發酵過程對于菌群純度、ph、溫度等條件有較為嚴苛的要求,控制不當即滋生雜菌,導致發酵不成功。應對雜菌也不是沒有辦法,引入酶制劑可使小肽的產生更加穩定。但品控環節若出現差錯,也會使得最終產品不盡人意。很多大型豬場也都會研制發酵料,但發酵過度、或是發酵成功但儲存不當導致產品不合格等問題也時常困擾著他們。
此外,隨著養殖市場由散戶向規模化集約化轉型,大型豬場普及了自動化飼喂設備,這對發酵飼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發酵飼料含水量比較高,容易粘黏成團,影響其在料線中的流動性,不方便飼喂。“過去我們更多的關注發酵料生物性能的表達,而忽略了其市場應用層面的問題。不過這個問題處理起來相對簡單,只需在工藝上稍加改進,以適應豬場自動投喂系統。”湖南普菲克集團技術總監劉亞力向筆者介紹。
另外一個難點是行業對于發酵料缺乏完整的認知。前兩年,養豬人受到一輪輪初級發酵料推銷的浪潮,這些飼料只是籠統地解決一些問題,而沒有針對性。使得發酵料并沒有給豬場帶來看得見的實惠。這給養豬人造成過或多或少的誤解。另外,很多豬場跟上游飼料企業達成了某些合作,因此在飼料選擇上具有一定排他性。這客觀上也給發酵料的推廣設置了一道障礙。
三、發展邁向深水區,探索更廣闊的空間
早期的發酵料更多的是以豆粕為發酵對象,但豆粕本身就是個非常優質的植物蛋白源,如果僅僅只對豆粕發酵,從節省能源的角度看,意義并不大。所以,陸續有人嘗試把發酵技術應用到稻桿、棉籽粕、棕櫚粕、統糠等原料上。通過對纖維進行降解,使其可被豬吸收利用。相當于充當了反芻動物瘤胃的角色。“所以,發酵飼料未來的趨勢,可能是發酵對象的多元化,通過利用非常規的原料,降低飼料制造成本,以及對玉米、豆粕的依賴度。”嘉吉飼料營養豬料技術總監詹建良告訴筆者。
目前,由于發酵料的造價較高,常被作為功能性的產品,使用對象更多的局限于仔豬。對于生長育肥豬,在使用成本上體現不出明顯的優勢。但是如果能將非常規原料利用起來,發酵料的造價有望大大降低,到那時發酵飼料會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對于豬場來說,每個豬場對于發酵料都有不同的需求點。因此,上游企業也圍繞腹瀉、便秘、環保、霉菌毒素、肉質改善等不同需求開發了相對應的細分產品。發酵飼料已經從以前的一個產品打天下的時代,慢慢細分,漸趨成熟。所以,不管從研究層面,還是應用層面,發酵料正從淺灘邁向深水區。
四、制定行業標準,讓發酵料發展得更好
然而發酵料發展到現在還更多的停留在“質的變化”,對于發酵產物的量化缺乏衡量的指標。發酵料需要從過去籠統地解決問題的階段,轉為更精準地解決問題。如果能建立起行業標準,無疑可以推動這一進程,讓發酵料發展得更好。
對此,湖南普菲克技術總監劉亞力博士表示:“大多數養豬人對于發酵產物的量化指標沒有明確的認知。有沒有量化指標?是什么樣的量化指標?用了之后能給豬場帶來多大效益?希望行業不斷的提出這樣的質疑,以此倒逼生產者做得更好。”
“行業正處在轉型的階段,行業標準的制定有很大難度。發酵產物的種類非常多,目前檢測手段也不能把所有的代謝產物都分得很開,目前我們只在一些方面做得比較透徹。所以盡管行業管理部門想制定標準,但是技術手段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研究出每一個可量化的指標,最終建立相對完善的發酵料行業標準。這個過程還需要時日,等到標準建立好之后,發酵料的整體品質肯定會上一個臺階。”
總的來說,發酵飼料的好處不勝枚舉,行業各界對發酵飼料給養豬業帶來的積極意義有所共識,對于發酵飼料的未來發展普遍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然而發酵料是個系統工程,需要行業各界共同推動,促其造福養豬業。
來源:豬場動力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